•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繁殖育种 » 正文

    农耕技术对未来蔬菜的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03    来源:爱农网    资讯整理:Aony    
    导读

    农耕技术对未来蔬菜的影响

     农耕技术的推广对于农业好处多多,但是,我们也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未来农业的不断发展,蔬菜的发展又会是怎样?
         从小拱棚到日光温室,从靠天种植到智能控制,随着设施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蔬菜生产正在一步一步实现着从传统生产方式到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但是日益凸显的成本高涨、用工紧缺、价格波动、质量安全等问题,也对蔬菜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严重制约。未来蔬菜怎么种?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我国大棚蔬菜的发源地山东寿光,深入蔬菜种植大棚,参观第14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展厅,访菜农,问官员,寻答案。
    记者通过实地调查,得到了下面的结论,是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难题。
     用工贵,雇工难,新模式如何解难题
      【声音】目前,在寿光租种300亩耕地种露天蔬菜和小拱棚,每年仅人工费就需要60万元,而且由于菜农老龄化比较严重,新机械、大型机械会用的很少。
      寿光市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 原昌隆
      俗话说,一亩菜,十亩粮,但随着人工和投入成本的增加,菜农们感觉“种菜没以前那么挣钱了”。
      在大棚蔬菜中,无刺小黄瓜是最费工的。寿光市稻田镇西稻田村姚友军种了1.8亩无刺小黄瓜,每年两茬,从9月份到次年6月,疏果、打叶子、采摘,一天也闲不下来,忙的时候还要雇人打叶子、落蔓。“现在正是旺季,每天都要采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姚友军说,算下来,挣的也就是两个人的辛苦钱。
      有数据显示,近10年来,蔬菜生产成本平均涨幅在10%以上,其中人工费用上涨最快,年均涨幅达18%。不仅是用工贵,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就连雇人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寿光市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原昌隆告诉记者,村里能雇到的都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只能做除草、摘果之类的轻省活,像装车、上草帘、运菜之类的体力活,需要到劳务市场上去雇人,每人每天200元。
      在不断提高的种植成本重压下,蔬菜种植效益如何提升?“菜博会”上展示的“荷兰模式”,为菜农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在“菜博会”9号厅岩棉栽培展示区,只见所有西红柿都种在岩棉盒内,一个一个岩棉块在离地半米左右的槽架上排成一排,每个岩棉块上都插有专门的滴灌头,植株之间还有两条平行的钢管相距约半米宽。
      “钢管是采摘车的轨道,冬天也用作供暖管道。”潍坊科技学院李美芹博士告诉记者,这种以岩棉栽培和机械化采收为主要特征的模式在荷兰得到广泛应用,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充分利用空间、光能、水肥和人力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据了解,作为无土栽培的一种,岩棉栽培不受土壤地力的限制,只要水肥条件满足,西红柿可以实现无限生长,周年采摘,丰果期大大延长;同时,通过自动温控设备、水肥一体化设施和机械化采摘,“荷兰模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一个占地10亩的大棚只需4个人管理,而国内1亩大棚平均需要2个人。
      2012年,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将“荷兰模式”引入西红柿种植,1.7万株西红柿产量达到450吨,效益达到400万元。算下来,“荷兰模式”栽培的西红柿每平方米产量高达50斤,而普通农户种植的平均产量只有15~20斤。“相比之下效益显而易见,只是初次投入比较高。”李美芹透露,包括管道、架子、岩棉块、水肥一体化设施等在内,9号展厅内2000平方米的岩棉栽培区共投入76万元。
      新技术,新设备,距离农民有多远
      【声音】如果人工授粉,一季西红柿要授粉10多次,每次我们夫妻俩要忙活一下午,自从用了熊蜂授粉,省工不说,长出来的西红柿果形好,没有尖儿,还能多卖钱。
      寿光市稻田镇东刘营村 刘永禄
      近水楼台先得月,借助“菜博会”这一平台,寿光菜农率先掌握了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了从“卖蔬菜”到“卖技术”的转变,然而从“荷兰模式”到“植物工厂”,从“潮汐式灌溉”到“气雾栽培”,不菲的投入也让记者产生一个疑问: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距离农民究竟有多远?
      “对赚个辛苦钱的菜农来说,他们更欢迎一些拿回去就能用的新技术。”原昌隆告诉记者,近3年来,公司领办的合作社先后引进试验了生物反应堆、熊蜂授粉、捕食螨、磁化水灌溉、补光灯、大田杀虫灯等多项技术,结果不是设备价格太高,就是配套技术跟不上,大多数都没有推开,“目前推得最好的是熊蜂授粉,合作社1/3的大棚应用了这一技术。400元一箱,需要提前一周预订。”
      事实上,实用性已成为农业技术研发的一个重要考虑。在“菜博会”10号展厅入口处一个展位前,一台嫁接机器人、两排西红柿嫁接苗引得不少参观者驻足询问。“蔬菜自动嫁接机两侧刀片角度都是60度,这样切出来的苗茎贴合紧密,用夹子夹起来大概7~10天就能长到一起,嫁接成活率可达95%。”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部项目经理何皓一遍又一遍地边演示边解说,忙得满头大汗。他告诉记者,蔬菜自动嫁接机自研发至今,2年间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是按照政府项目要求研发的,两个人操作,每小时能嫁接600株;第二代效率进一步提高,每小时能达到800株,但仍然需要两个人操作;第三代简化了很多东西,虽然效率下降到每小时300株,但由于成本大大降低,只需单人操作,实用性更强。“实用的才能进入百姓家。”何皓说,第三代蔬菜自动嫁接机每台价格是4万元多一点,虽然暂时没有购置补贴,但北京大兴区、通州区不少育苗场、种植园区都用上了。
      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新需求。寿光市稻田镇东刘营村菜农刘永禄种了2个棚西红柿,每个一亩半,从2011年开始使用熊蜂授粉。刘永禄说,使用熊蜂授粉,省工多卖钱,现在的问题是放蜂期间不能打农药,即使打杀菌剂也要间隔3天才能放蜂,“否则熊蜂就不那么活泛”。秋茬西红柿病虫多,他希望专家能研制出一些不影响熊蜂使用的低毒高效农药来。
      盆栽菜,阳台种,足不出户当“农夫”
      【镜头】“以前只见过盆栽草莓、盆栽番茄,没想到生菜、油菜也都能够种在花盆里,而且还这么漂亮!”“这样的蔬菜可真好,不仅吃着放心,看着也舒坦……”在“菜博会”9号厅阳台蔬菜展示区,从顽皮的孩童到拄拐杖的老人,都不禁停下脚步来,七嘴八舌间充满了好奇。
      一掐能出水的生菜、羞答答藏在叶底的草莓、穿红戴绿尽显泼辣的朝天椒……这些可不是农家院或者采摘园的专利。“这种盆栽蔬菜可以放在阳台上,用的都是自制营养土,种植过程中,不用施肥打药,只需要浇浇水就可以吃到新鲜菜。”面对络绎不绝的问询,来自潍坊科技学院的李美芹博士回答中流淌着自豪,“这个盆栽架也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从框架到种植盆都是自主研发,立体设计简单实用,只需要2~4平方米就可以安装,还可以随意移动。”她告诉记者,很多游客都会带几盆回去装点自家的阳台,有些顾客干脆把盆栽架连一起买回家。
      “这种蔬菜种植模式不仅吃起来放心,还帮我们解决了自己在家育苗配土不方便、不懂技术难以种植成功等难题。”家住寿光市区的吴先生收获满满,不仅买了几盆盆栽蔬菜,还选购了几个配套的种植架。
      在“菜博会”展销厅逛逛,出售阳台蔬菜的展位还真不少,像小白菜、油菜等生长周期比较短的叶菜类盆栽,每盆在20元左右,而草莓、小西红柿等生长周期较长的瓜果类盆栽每盆80元。一个展位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这种现吃现摘的盆栽蔬菜很受市民欢迎,自参展以来,仅他一个展位每天都能卖出近千盆。
      “阳台蔬菜生长周期短,像油麦菜、生菜这类叶菜,从播种到成熟只要30天左右,种植过程中也不需要施肥打药。”来自福建的麦小姐在微博上留言,“小时候在乡下和家人一起种过菜,现在生活在城市中,这样的体验自然就少了。有了阳台蔬菜,不去乡下也能感受农耕了,而且自己种植的蔬菜吃着放心,摆在阳台上看着也舒心。”
      据了解,由于适应了回归自然、健康环保的理念,近年来阳台蔬菜正逐渐成为蔬菜市场的新宠。如今,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阳台蔬菜已经十分普遍,在我国也是方兴未艾。“目前盆栽蔬菜的订购客户主要是酒店和超市,但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这种有效利用阳台和屋顶的种植方式,一定能被更多的普通市民所接受。”刘先生对阳台蔬菜的前景十分看好。
     
    (文/Aony)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Aony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jishu/show-8838.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