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捕捞技术 » 正文

    落网捕鱼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5-24    资讯整理:农业供求网    
    导读

    落网捕鱼(shlope-trap net fishing)建网捕鱼规模最大的确良一种。将网具敷设在沿海鱼类洄游通道上,引导鱼类沿风墙进入网圈后而捕获

        落网捕鱼(shlope-trap net fishing)建网捕鱼规模最大的确良一种。将网具敷设在沿海鱼类洄游通道上,引导鱼类沿风墙进入网圈后而捕获。落网是一种作业渔场近,渔获量较高,主捕鲅、黄姑鱼、鲈、梭鱼、鲱等经济鱼类的大型建网。日本、朝鲜和前苏联的有使用,日本尤为发达。中国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主要在山东威海、烟台沿海使用。
     
      整个网具由网墙、内导网衣、前网圈,网坡(俗称升网),网咽喉,后网圈,网囊等部分组成。网线材料为乙纶。

      网墙装置在网具入口处并向外延伸,呈长带形,引导鱼群进入网圈。其长度可达8000-1000米,高度近30米。网目长度120毫米,网墙上下沿分别装置上、下纲,并配备浮子,沉子,使之在水中呈直立状态。网墙一端与前网圈及升网侧衣相连。

      前网圈由4片网衣连成,总长度160米左右,高度约30多米,网目长度60毫米。前网圈口一端与内导网衣相连。前网圈与内导网衣围成的空间是鱼类进入网圈后最初滞留处,这部分网衣的上纲总长约1000多米。

      网坡为前网圈和后网圈的街接而成。底部长约50米,前后端宽度分别为68米和35米,前后端高度为34米和18米。网坡构成向后上方升起的梯道,再次将前网圈内的鱼导入后网圈。

      网咽喉位于网坡后部,由凹网衣、网舌、网须、网盖四部分组成。网目长度50毫米,鱼类经网咽喉后,便不能返回前网圈。

      后网圈为积聚鱼类的场所,由网底和侧网衣构成。网底宽为50米,长100米,侧网衣长100米,高24米。网目长度60毫米。后网圈将整个网咽喉包住。

      后网圈末端有一个缺口供,供缝接网囊之用。网囊由矩形和三角形网衣缝合成锥状。

      网具敷设需用各种纲索、缆绳、浮子、浮筒、沉子、沉石等按图示方式连接。(见上图)

      1、前网圈;2、升网衣;3、凹网衣;4、网舌;5、网须;6、网盖;7、后网圈;8、网囊;9、内导网衣;10、网墙

      渔汛期间早晚起网两次,作业人员可分乘两船同时进行。一船由网门口进入网圈内,顺着前网圈到达网咽喉,与另一船相会,捞起系于凹网衣底部的拉绳,逐步拉起后网圈底网衣,迫使鱼类向网囊集中,最后捞起网囊取鱼。

      落网捕鱼必须将网具敷设在鱼类洄游通道上,地形两面或三面靠陆地,风浪较小,海底坡度较缓,流速不超过2节的往复流向海域。

      此种作业因渔获量较高,且以捕捞成鱼为主,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沿海鱼类资源。日常起网操作每天只有1-2小时,可以和其他作业兼作。

     
    (文/农业供求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农业供求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jishu/show-2032.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