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节水灌溉 » 正文

    垄作栽培作物注水灌溉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1-22    资讯整理:农业供求网    
    导读

    注水灌溉是通过活动水源的运水车,利用注水器具将水直接注入土中,达到抗旱保苗目的。它属于局部灌溉方式。 一、主要用途 注水灌溉

       注水灌溉是通过活动水源的运水车,利用注水器具将水直接注入土中,达到抗旱保苗目的。它属于局部灌溉方式。
        一、主要用途
        注水灌溉技术主要用于播种期及苗期的抗旱保苗,促进苗齐、苗全和苗壮。
        播种期的坐水播种是利用暗式坐水(注水)灌溉点播机来完成。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研制的2BFS—1暗式坐水(灌水)点播机,一次可完成松土、灌水、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压土等七项作业。
        苗期的中耕补灌是利用苗期注水灌溉机具来完成。一次可完成灌水、追肥、覆土等作用。
        二、技术要点
        在有可靠水源、运水设备及注水器具的前提下,为保证注水灌溉质量及提高田间作用效率,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1.暗式注水机具主要技术参数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研制的2BFS—1暗式坐水(灌水)点播机主要用于播种期的灌水、播种和施肥。其配用动力可为四轮拖拉机或马车。在此基础上,黑龙江省先后又研制出2BFS—2暗式注水点播机及2BT1S、2BT1AS和2BT2S系列产品。其共同技术参数:适于垄幅:65~70cm;施肥量:0~450kg/hm2,可调。
        2.田间作业技术要点
       ①地要整细,清除地里的茬子和塑膜;②掌握作物需水关键时期,尤其抓住“保苗水”和“救命水”两次灌溉时期,适时进行注水灌溉;⑧适量注水,通过浸润使其与底墒相接,使底墒水分克服土壤毛管中的空气阻力向上运移,达到以水引墒目的。播种期注水量可按不同水文年确定。一般为45~75t/hm2,局部灌溉水深可达30~50mm。严重干旱年份应大于90t/hm2。苗期注水量可参照上述确定;④注水灌溉后要覆土,播种期要轻压,防风保墒;⑤为使作物在最佳播种期内播完,运水距离不宜超过500m。井的单位出水量(t/h)的控制面积不宜超过2亩/d(指一种作物)。
        三、适用范围
        (1)适用作物: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垄作栽培作物。
        (2)适宜区域:中国北方寒冷、播期干旱和水资源缺乏的省、自治区。
        (3)不受地形条件限制
        四、预期效益
        (1)墒情好、出苗率高:据调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春旱严重。春播期土壤水分大多数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下,很多地区在40%以下,干土层达10cm,满足不了作物播种出苗期对水分的需要。而注水灌溉可使局部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90%,出苗率达98%以上,较不进行注水灌溉的出苗率提高30%左右。
        (2)提高抗旱能力;据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及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播期注水灌溉后,因具有蓄水保墒和引墒作用,从出苗那天算起,抗旱天数可达30~40d。所以,一般水文年份可与雨期相接。
        (3)利于增产增收:采用催芽坐水种植可提前7~10d、出苗,增加积温70~100℃。有利于抗御低温早霜,实现大幅度增产增收。据黑龙江省肇东市玉米产区高、中,低产三种类型6年间跟踪调查分析,每公顷增产702.6~1463kg,增产幅度16%左右,增收幅度28%。
        (4)有利于提高肥效:由于能充分溶解养分,提高肥效20%~30%,致使种芽发育快、根系壮、苗势旺盛。据黑龙江省调查分析,播种后9d,灌比不灌的种子发芽长度平均长0.6cm,根系长度平均长1.0cm。
        (5)作业效率提高10倍以上,同地面灌比较节水70%~80%。注水灌溉是实现大面积抗旱保苗的理想灌溉方式。

     
    (文/农业供求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农业供求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jishu/show-6766.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