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节水灌溉 » 正文

    茶园地面流灌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2-26    资讯整理:农业供求网    
    导读

    地面流灌是用抽水泵或其他方式,把水通过沟渠引入茶园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漫灌。这是我国茶区传统的灌溉方法,沿革至今,在引水工程

         地面流灌是用抽水泵或其他方式,把水通过沟渠引入茶园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漫灌。这是我国茶区传统的灌溉方法,沿革至今,在引水工程方面虽有发展,但灌水方法仍较古老。
         沟灌是在茶园行间开沟,不在沟内借土壤毛细管作用,边流动边渗透到茶园土壤根层中,供茶树吸收利用。这种灌水方法,在靠近山塘、水库边的茶园中应用,具有灵活方便特点。与漫灌相比,容易控制灌水量,水土流失较少。
        由于茶园分布于丘陵山区,自然地形复杂,为此在进行较大面积的地面沟灌时,要因地制宜地规划与兴建流灌工程。这方面我国茶区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并有不少单位早已建立了规模不等的茶园流灌工程。湖南江茶场的流灌工程规模较大,提水用的大小机埠就有9处,总吸水量达2500立方米/时,送水渠道总长达26000米,将江河水引入,可灌面积占全场茶园总面积的70%。也有不少生产单位,因陋就简地修筑临时灌水渠,在山脚边或园边兴建水利渠道,开持之以恒水沟引水灌溉;在多雨季节里,还可利用灌水沟当排水沟,排除茶园积水。
         茶园地面流灌工程的内容及其设置技术原则如下: 水源和提水机埠:利用水库、河川、山塘、井泉等为水源,并与渠、沟相连组成自流灌溉网。提水机埠位置应设在提水方便,地势居高,有利于缩短主、支渠道为原则。当水位过低或地形复杂时,可采用2~3级的提水机埠,并要有可靠的动力设备。
        输水渠道:分为主渠和支渠,是用于承接提水机埠的出水,并将其引进茶园,其断面大小、建筑参数和结构,应由灌溉需水的流量、地形特点来决定。输水主渠的位置,在水泵扬程范围内,应尽量提高,使茶园基本上置于自流灌溉的范围内。由于地形地势的变化,主渠和支渠的形式可分为明渠、暗渠(埋在地中)和拱渠(抬高在地面上)三种。若需用渠道连接两个山头,还需建造造渡槽或倒虹吸管。在建造中,明渠的深度应大于宽度,渠底还应有一定的倾斜度(比降为0.3~0.5%),以减少水流损失,使水流速度适中。
        园内灌水沟:分为主沟和支沟。在山坡茶园中的主沟,起连接支渠与园内支沟的作用,开设与建筑时要尽量与斜形缓坡园道相结合,以减缓水速,防止水土冲刷。为便于茶园机械操作,部分主沟应开设成暗沟。支沟是直接引水进入茶树行间的灌水沟,在山坡茶园中和主沟斜交相接,应与茶行平行。
        凡有水源的茶区,干旱季节都可采用地面自流沟灌。但这种灌溉方法,存在着用水量大,灌水分布不匀等缺点,因此,除合理规划与兴建有关自流工程外,还必须在汉灌中掌握以下几点灌水技术。
        首先,灌水流量的大小,应按水流情况与土壤条件,灵活掌握。一般在坡降和栽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沟长的流量应大,反之,沟短的流量小此;地面坡降较大,流量要小,坡降平缓的需加大流量;沙性土壤渗水快,流量应适当加大,重壤土和粘土渗透慢,济量要小些。总之应控制在既可浸湿茶树根际土层,又不致产生地表冲刷与地下渗漏为度,使茶行首尾土壤受水均匀,减少水量损耗。
        其次,灌水前在茶行一侧开沟(或隔几行开沟),灌水沟与追肥沟的要求基本一致,沟深1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引水灌溉后,将沟覆土填平或铺草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
        另外,梯级茶园沟灌时流量要小,将水由上而下逐级栏阻进入梯层内侧的水沟内。灌溉茶树,切忌让水漫流梯面,避免水土流失,破坏梯壁。平地茶园的自流沟灌,可直接将水引入灌溉沟进行流灌,较简单易行。
        60年代以来,沟灌已有一些新的改进,例如,在地势较平坦的茶园中,可采用直径30厘米的塑料(或薄壁金属)粗管,代替输水渠或主沟。管上按茶行行距开设出水孔,孔上设开关,调节水流量。灌水时将管道铺设园内,灌完后再收回,此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已在部分茶园应用。
        在水源丰富的地区,直接将水引入茶园,让水在地面逐渐漫布全园,此为漫灌。漫灌水量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或使土壤积水、结构变劣。所以长期漫灌,对茶树生长不利,在茶园中就尽量避免采用。

     
    (文/农业供求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农业供求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jishu/show-6877.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