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节水灌溉 » 正文

    旱地玉米蓄水节水综合增产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01    资讯整理:农业供求网    
    导读

    一、实行轮作倒茬,改进耕作制度   采取三年或四年轮作制度,三年轮作制度为: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花生-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四年轮作

    一、实行轮作倒茬,改进耕作制度
      采取三年或四年轮作制度,三年轮作制度为: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花生-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四年轮作制度为: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花生-棉花-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长期的连作会引起严重的病害及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导致减产。
      二、蓄水保墒综合措施
      (一)秋季浅耕,旱春精细整地保墒一年一茬玉米地块,秋季浅耕10cm,早春土壤解冻初期要及早进行耙耪,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雨后待地表稍干后及时整地耙糖,根据试验调查;土壤含水量可提高0.5~3个百分点。
      (二)沟施有机肥保墒麦田套种玉米,在土壤解冻后返浆初期,在准备套种玉米的空行上开沟施肥,开沟深度为20~25cm,亩施有机肥2000~2500kg,并及时覆土踩、压,覆土厚度为10cm左右,使土壤保持上虚下实。施肥后20天调查,0~20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高1.88~2.57个百分点。
      (三)玉米行间覆盖麦秸秆保墒覆盖麦秸秆对节水保墒、培肥地力有其重要的作用。多点试验分析表明:覆盖麦秸秆一般可使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18~45个百分点,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对抑制玉米田杂草也有明显的效果,可达90%以上。铺施方法:6月底7月初雨季到来之前,在玉米行间覆盖碎麦秸,每亩300~500kg。
      三、选择抗旱品种
      选用抗旱节水型品种对提高旱地玉米产量十分关键,是重要的生物措施,试验表明;旱地玉米品种要求抗病、耐瘠薄、抗早衰、适应性强的品种;目前,以掖单13、唐抗8、唐抗5等品种为宜。
      四、配套栽培技术
      抗旱栽培技术可以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是稳定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旱地玉米栽培技术的综合研究表明,播期、密度、施肥、化学除草是旱地玉米丰产的四个重要环节,具体措施:
      (一)播种期
      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玉米播期应避开土壤失墒高峰期,使玉米需水高峰与自然降雨高峰期吻合,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的关键措施。
      在保证玉米正常成熟的情况下适当晚播,避免卡脖旱。试验表明:5月20日至6月25日雨后播种较为适宜。根据播期早晚选择生育期不同的品种,一般6月10日前播种选择掖单13号等生育期较长的品种,6月10日后选择唐抗5等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二)合理密植
      密度是栽培水平的综合体现,受土质、自然降水、施肥水平、种植样式、光照等多种因素制约。一般亩留苗2500~3000株。紧凑型、生育期较短的玉米取上限,平展型玉米取下限;土壤肥力较高的取的玉米取上限,平展型玉米取下限;土壤肥力较高的取上限,土壤肥力较低的取下限。
      (三)化学除草
      玉米田杂草主要有马唐、稗草、马齿苋。
      狗尾草、反枝苋等,约占总数的90%以上。即使多次中耕,草荒威胁仍很大。经一次施用化学除草剂,一般可保证不闹草荒,免去中耕作业,使机械伤苗减少,亩穗数可增加150~300穗。在除草剂的选用上,主要推行配方施药。据试验:以每亩用阿特拉津75g加50%乙草胺75g(或48%杜尔75g或48%拉索75g),混合后对水30~50kg喷施效果最佳,可达90%以上。
      (四)科学施肥
      根据试验,旱地玉米适宜的施肥量为亩施纯氮18~21kg,P2O53.5~5.5kg,K2O5~6kg。
      施肥方法,磷钾肥一次底施,氮肥60%~70%底施,30%~40%追施。重施底肥是增产的重要措施。试验表明;重施底肥,植株表现壮苗早发,出叶速率快,叶面积大,吐丝期提前2~3天,这就为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创造了条件,增加了玉米产量。
      此外,还应做好病、虫综合防治。

     
    (文/农业供求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农业供求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jishu/show-7091.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