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节水灌溉 » 正文

    选用综合配套技术节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09    资讯整理:农业供求网    
    导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从国情出发必须发展节水农业。基本思路是:以提高农业生产领域内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农业节水

        我国是农业大国,从国情出发必须发展节水农业。基本思路是:以提高农业生产领域内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农业节水抗旱综合能力为重点,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实际,针对不同类型区域、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高效农业技术和配套措施,建设农业抗早保墒设施,实现农业节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据此,在技术路线和策略的选择上,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灌区和旱区并重。在重视灌区农业节水的同时,更加重视占我国耕地60%的旱区节水农业的发展。在旱区要坚持以高效旱作农业、农机措施为重点,配套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农艺、农机、生物、化学、工程和管理等蓄水保水、节灌补水、土壤深松培肥和选用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作物品种等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增强抗旱节水综合能力。
        源头节水、渠道节水、田间节水并举。田间节水既是农业节水增效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农业节水中的最薄弱环节,是节水高效农业的工作重点。要在重视水库、输水渠道等水源工程节水措施的同时,把田间节水放在节水农业的突出位置来抓。
        走多种节水农业模式发展道路。我国各地区经济和自然条件差异大,财力不够强,农民还不富裕,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节水农业。不贪大求“洋”,坚持“土”“洋”结合,大中小措施结合。
        节水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节水重点地区的经济和自然条件差异大,发展节水农业要围绕当地的区域特色和农业主导产业,因地、因时、因作物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节水农业,建立符合区域特征的多种节水模式和技术体系。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各级财政、计划部门逐步加大了对节水农业项目的投资力度。从1996年启动第一批16个国家级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建设起,截至目前,中央已累计投资近2亿元,地方配套投资约2.5亿元,分5批建设了250多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场)。今年,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又安排了2亿元国债资金用于节水农业项目建设,大大地推进了节水农业的发展进程。
        当前,推进节水农业的发展,须与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应对人世调整结合起来,而这一切都需要把政策和科学技术贯穿于工作始终。为此,我们要把节水农业技术作为农业重大技术加以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的技术,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科研、生产和人才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开发应用。    

     
    (文/农业供求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农业供求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jishu/show-7118.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