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河北廊坊:故乡奏新韵 田园忆乡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1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走在河北省廊坊市的乡村田野上,放眼望去,绿树掩映的村落,平坦整洁的道路,夹道而立的路灯,喜迎宾客的休闲农庄……处处彰显着生机与活力。

      走在河北省廊坊市的乡村田野上,放眼望去,绿树掩映的村落,平坦整洁的道路,夹道而立的路灯,喜迎宾客的休闲农庄……处处彰显着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今年,廊坊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本定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产业兴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40岁的廊坊市永清县瓦屋辛庄村村民李智勇,每天9点都会来到村里的兴瓦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菜,运往北京东五环的菜市场。李智勇和丈夫已经在这个合作社工作了8年,除了种菜,李智勇还自发投入搞起运输,两口子每年能赚10万元左右。

    永清县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瓦屋辛庄建的这家合作社,就是为了集中把永清县的菜发到周边城市,近的送到廊坊,远的发到北京、天津,旺季二三百辆车往返于此,每天能运送1500吨菜。这里逐渐成了京津冀有名的菜篮子。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里的农业越来越有干头,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求。随着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廊坊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起来。

    大厂回族自治县陈府镇积极打造高品质的民族观光、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环境,累计投入8亿元,相继建设了20公里的旅游环线以及万亩森林公园、综合公交车站、游客服务中心、游乐休闲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此外,当地还积极完善吃、住、娱、购产业链,探索“生态园+乡村酒店”新模式,推动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和旅游商品的发展和繁荣,发展出农家餐饮、果蔬采摘、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旅游购物5种旅游模式,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廊坊市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14个,省级休闲农业星级企业(休闲农业园及休闲农业采摘园)28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河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7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中国最美休闲农庄1个,河北省最美休闲乡村5个,河北省美丽田园3个,河北省十佳现代休闲农业园1个。

    2017年,廊坊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24亿元,占农业收入11%。廊坊市休闲农业已经走出了一条依托乡村、融入京津、三产同步、互促共赢的特色发展之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美好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也是如今廊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走进文安县大柳河镇南庄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接通到了各家各户门口。“过去村里的道路是砖道,现在全部改为水泥路,村里还修了外环,我们出行更加方便了。”村民张达说,不光是改造了道路,连家里的自来水、下水道、墙体保温以及厕所等也都进行了改造。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廊坊市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狠抓农村环境清理整治工作,在大力开展“两改一清一拆”专项行动基础上,推进PPP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建立了有清运车辆、有保洁队伍、有资金保障的“三有”长效管护机制。目前,全市采用垃圾治理PPP模式的村街达到3019个,专业保洁队伍达到1.5万余人。

    围绕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建设绿美乡村目标,廊坊市以“一带多廊、百园千村、万亩秀林”为重点,强势启动了“营造百万林决胜森林城”活动。今年,全市春季造林绿化共完成营造林108.81万亩,完成村内街道和隙地绿化951万平方米,建成环村林471万平方米,完成村庄庭院绿化350万平方米。

    树绿了、灯亮了、环境美了,农民心里也跟着敞亮了,然而,廊坊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好处还不止于此。

    ——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累计铺设供水管道408万米,覆盖全市农村的10个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全部建成,随时监测农村水厂饮用水水质。

    ——极大改善农民出行条件,今年以来,全市铺设农村公路180公里,铺设村内主街道、村内巷道46万平方米,安装更换路灯8800个。

    ——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治理,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铺设污水管网6500米,建设污水处理设施340余处。

    ——广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各县(市、区)已完成1.2万座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任务。

    自启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以来,廊坊市已经完成和正在推进的美丽乡村达到1719个,可谓“遍地开花”。下一步还要推进583个村庄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十三五”末将实现规划保留村庄全覆盖。

    素质提升: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主体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廊坊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和能力。

    连日来,大厂回族自治县就业培训中心一派忙碌景象。随着新一期叉车培训班正式开班,新学员们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跟随老师开展实际操作。与此同时,不少已经结业的老学员们也会带着亲戚朋友过来,询问近期的课程安排。李月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32岁的大厂回族自治县霍各庄村村民李月从小就喜欢手工刺绣,以前苦于没有人教,只会为数不多的几种简单花样。当得知县里组织开办刺绣培训班,李月早早报了名,课上学得格外仔细认真。

    培训中,老师从图案设计、颜色搭配、手工技巧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参加培训的妇女都能制作出样子新颖、别致,富有民族特色的刺绣手工艺品。

    “在培训班上不仅有老师讲解,我们自己也能交流,现在水平提高了,把做好的手工艺品拿出去销售,每个月能给家里增加800元的收入。”李月高兴地说,这个活儿在家做,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现在一些刺绣花样自己还不熟练,以后水平再提高些,还能增加更多收入。

    农民们通过培训有了技术,生活也跟着富裕了,接下来就要想办法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廊坊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突破口,为打通农村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新路。各县(市、区)打破用人体制束缚,由各县(市、区)选定、聘用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担任文化站负责人,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文化站配备两名大专以上、有专业特长的专职人员;定期举办“群众消夏之夜广场聚会”“欢乐大舞台戏曲演出”等活动,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记忆里的乡村,乡愁中的田园。如今廊坊的农村处处新景象,人人爱护环境卫生的氛围浓了,勤俭节约的风气浓了,身边互帮互助的典型人物多了……文明之风已经浸润到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7816.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