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手机做贸易
服务介绍 服务对比 建站服务 精美商铺
排名推广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最近搜过
相关热搜榜
扫一扫关注
发布时间:2017-06-27 专家观点
2017年6月25-26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7-06-27 国际农业
上周小编去了趟印度中央邦。在拜会政府官员时,大家都谈到了印度的“三农问题”。彼时,中央邦的5名农民在游行示威中与警察发生冲突,最终丧命,冲突地区实行了宵禁。
发布时间:2017-06-17 专家观点
河南建设现代农业强省,该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技术、创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发布时间:2017-06-17 国内农业
中国江苏网讯 6月16日,第七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在宁召开。省委书记李强会见与会金砖国家农业部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吴政隆在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论坛上致辞,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发布时间:2017-06-07 农业政策
6月6日,财政部、农业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探索农业领域推广PPP模式的实施路径、成熟模式和长效机制,创新农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机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农业投资有效性和公共…
发布时间:2017-06-07 三农热文
6月6日,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公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希望探索农业领域推广PPP模式的实施路径、成熟模式和长效机制,改善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7-06-07 国内农业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这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契合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我省的省情实际,既凸显了现代农业在振兴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着力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上海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
新型主体正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近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扶新扶优扶强是政策的重要趋向,扶持政策包含财税、金融信贷、保险支持、人才引进等六方面,含金量颇高.....
发布时间:2017-05-27 三农热文
记者田晓军报道:日前,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与保加利亚农业、食品和林业部副部长迪米托夫在索菲亚举行会谈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保加利亚共和国农业、食品和林业部关于建立农业合作示范区的联合声明》,共同支持在保加利亚建立首个…
发布时间:2017-05-27 国内农业
5月25日上午,湖南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项目”双峰启动会在县农业局召开,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助理、教授贺建华,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屈伟洋、市农委科教科科长吴跃峰、县农业局局长、书记周永根参加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2017-05-27 农业标准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在26日在京举行的建院60周年成就展暨表彰大会上透露,作为中国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致力于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畜禽品种动物体细胞库和世界第二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致信祝贺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向全体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5月26日,全省农业产业扶贫高原藏区现场会暨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培训会在甘孜州泸定县召开,会议传出消息,去年,全省贫困地区有67.9万贫困人口依靠农业产业脱贫,占脱贫总人口的63%。今年,我省通过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的撬动作用,将继续加…
发布时间:2017-05-27 分析预测
到2030年,我省农业结构将更加优化,区域布局更加科学,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
六十载栉风沐雨,六十载春华秋实,农科院担负起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国家队、改革排头兵和决策智囊团的光荣使命,为我国农业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5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考察调研。
现代化的猪舍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喂食,猪粪、秸秆等废料还能循环变为沼气、柴油等能源——5月25日,在2017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实验室开放活动中,记者走进重庆市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7-05-25 国内农业
近年来,我国食用油行业弊病逐渐显现,对进口依赖过大,给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快推动我国食用油行业本国化,促进其迈上健康发展道路。我国食用油行业弊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大理市银桥镇鹤阳村的大理庞龙蓝莓基地300余亩蓝莓相继成熟,迎来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每天来体验采摘蓝莓的游客近1000人,毛收入达8万多元。”大理庞龙蓝莓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泽雄介绍。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综合客服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