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

    杂交水稻文化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13    
    导读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主席当年豪壮的心情,被誉满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进行了生动而丰富的诠释。推广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今年已被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主席当年豪壮的心情,被誉满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进行了生动而丰富的诠释。推广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今年已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的袁隆平,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这是他的中国梦、世界梦——
      而这,也是“杂交水稻之父”的亲传弟子、自然科学家方志辉的人生追求。二十多年以来,方志辉为推广杂交水稻,足迹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并在30多个国家种植杂交水稻,洒下辛勤汗水。
      5月8日下午,在位于长沙马坡岭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办公楼里,见到了十年前相识的老朋友方志辉研究员。我们首次相见,是他陪袁院士在水稻田里接受我采访。十年不见,除皮肤晒黑了点,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讲话的神态依然,语速比常人快半拍,嗓门是敞开的,说话时手边比划,充满激情,脸上写满真诚。见面就拿出一份2014年4月22日袁隆平院士亲笔签署的授权书,告诉我本月底将去斐济共和国农业部,代表袁院士洽谈杂交水稻在斐济种植实验示范项目的技术事宜。估计这一去,至少是五年。他说:“我又可以写一本书了”。
      最近几年,方志辉以自己向全世界推广杂交水稻的亲身经历,接连出版《十年一探——为了丰衣足食的世界》、《七年马义奇》等纪实文学著作,取得丰硕成果,被人称为“科学家中的文学家”、“文学家中的科学家”,在他眼里,文学与科学是交相辉映的,相互融合而相映成趣。
      炎帝稻作文明弦歌不绝,浓墨书写的湖湘文明史,深深影响着他的人生,并赋予他天降大任的使命感。新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隆平文化,他付诸行动,孜孜不倦地践行,诠释着湘人心忧天下的大义与理想。
      七年马义奇,见证了方志辉一行人的马达加斯加的神奇之旅。
      阿诺西湖边的蓝花楹树清丽莞尔,流下的滴滴眼泪与他那激情洋溢的神情交相辉映,他们的到来,这平常的自然规律怕是又多了一抹深情的意味。
      千年陆龟、猴面包树、翻尸节,诉说着这片古老大陆的神奇之处,而最是喜人的便是以方志辉为组长的袁氏团队在马达加斯加岛的杂交水稻援助项目,在那热带雨林丛中,播撒了那一片片金灿灿的水稻瀑布。
      马义奇,是马达加斯加的一座城市,意为“笔直往前走”。方志辉为践行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带领他的团队也在笔直往前走。
        七年马义奇
      人生有几个七年?正当人生壮年的方志辉,却用七年时间把汗水挥洒在南半球的非洲岛屿上。
      摆在记者眼前的《七年马义奇》,记录了湖南人在非洲传播水稻文化的恢弘壮举,同时它又是一本纪实文学书籍,甚至也可以看作一部“非洲旅游攻略”,内容丰富多采,读来津津有味。
      2006年11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开幕。该会议提出了要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湖南省农科院承担该项目中的第一个项目。
      此前,方志辉是隆平高科董事兼国际贸易部总经理。隆平高科国际贸易部是隆平高科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窗口,让杂交水稻走出去,这无疑是很好的时机。方志辉出任援非——马达加斯加项目组组长,于是便有了七年马义奇之行。
      说这是一部地理游记,也不为过。方志辉以在马达加斯加七年的生活经验,细侃在马推广杂交水稻时所感受到的人文盛况和自然风景。以游走的形式,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逻辑严密,事例清晰仿佛是今日之行。这便是科学家独有的严谨所在。而他,何以做到?
      方志辉在谈及书籍与事业的时候,那种激情仿佛能调动周围所有的能量,也正是这种特质,使其在马岛生活的七年时间里,在语言不通、阳光毒辣的条件之下,他团结与感染着每个团队成员,以轻松、诙谐、乐观的心态,奋勇当前,辗转于马岛的各个城市及培植基地。
      70年代,以当代神农——袁隆平为代表的农科专家冲破经典遗传学的束缚,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育种,而此之后,杂交水稻便被誉为“东方魔稻”。
      方志辉著写此书,正是肩负着向世界弘扬湖湘稻作文明的使命。而追根溯源,湖湘稻作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永州道县发现约1.4万年前的稻谷壳,在澧县则发现了距今约9100年的古代稻田,而今,湖南又是现代杂交水稻的发明地。如何让湖湘文化的精髓之一——稻作文化走得更广更远,是摆在方志辉面前的难题与挑战。
      而他的骨髓里,浸染着浓浓的湖湘文化情结,胸怀天下的大同情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坚韧不拔、吃得苦霸得蛮的湘人意志,是他推广杂交水稻的内在动力,也体现在他的实际行动中。马义奇的七年经历,是中国和平使者的对外交流,也是湖湘文化播向海外的过程。
      而作为自然科学家的方志辉,在进行创作时,其取材完全是日积月累的亲笔手稿而成,在编写时,亦多方求证,本书内容是以科学思维串结而成,溶科学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用文学手法很好传播了科学的理念,普及了科学常识。袁隆平是一把小提琴好手,其弟子有着别样的文学雅趣,这难道不又值得当下的理工科研究者深思吗?
      此书乍看时,会以为是一本科普记事集,书籍谈论的是常人难以接触和感受到的杂交水稻的国际开发与推广历程。而同时,作者是以旅行者的口吻,见证了马达加斯加这个稻香岛国的奇妙。整个文本的风格,不浮华但能窥见马岛迤逦的风光。
      在文字中,能看到作者如道家常的欣喜与激动,跟着文字,你也会进入作者的生活,一书一气呵成。
      七年马义奇,七年的泥泞,七年的坎坷,也就在七年的欢声笑语、诗情画意里,收获了一堆堆的肯定与沉甸甸的稻穗。
        仓廪实,天下安
      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是湖南人的本色。袁隆平如此,方志辉也是如此。
      方志辉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对外交流与开发项目。在技术上,他得袁隆平真传,是一个全才型的科学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坚持,源于他内心的信仰:仓廪实而天下安,而在马达加斯加的这一援非项目中,他再次切实地体会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将带来的变革与影响。
      马达加斯加,生态资源丰富,得益于流经岛国附近的马达加斯加暖流带来的充足水汽,形成的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充分的光热条件,加之常年24摄氏度的适宜气温,从理论上来讲,马岛四季都能种植水稻。但由于旱雨季明显,加之马岛的农田水利设施还相对较少,所以,实际上多数地区还只能在雨季种植一季水稻。
      如此一来,水稻的产量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而马岛的经济还处在依赖原始生态的阶段之上。这也让方志辉感受到自己及团队推广袁氏杂交水稻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2009年8月下旬,方志辉到达“世界最大的天然迷宫”马苏阿拉,据说此地还没有任何一支科考队能完整翔实地探测到该地区。
      方志辉及其团队来到此地,并非为了探险,而是考察在安塔拉哈水稻种植区种植的约5公顷袁氏杂交水稻的生态表现。当然,此次考察结果达到了方志辉团队的预期效果。
      也是此次考察,让他深受震撼。这儿有一大片茂盛的原始森林,盛产红木。私伐红木,是为马岛法律所禁止的。然而,此地红木窃贼很是猖獗,安塔拉哈沿途检查站的警察为了20美元一次的通行费贿赂,也是愿意闭眼放行。如此,雨林破坏很是严重。生活在这儿的狐猴,属于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是经典的吉祥物,也被人们无视法律摆上了餐桌。
      是什么造成雨林的消失?雨林的生态危机,其实根源还是在于经济问题。非洲同胞微薄的收入无力支撑日常的温饱,因而推广杂交水稻援非便有着强烈的生态意义,治标先治本,只有解决温饱,才能唤醒生态的保护意识。
      为了丰衣足食的世界,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努力积极奔走。
    考察马达加斯加总统试验田(前排右七:马达加斯加农业部种植司司长阿拉;前排右六: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旺给;前排右五:方志辉)
        隆平文化的践行者
      “如果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到世界水稻总种植面积的一半,那么世界上的总水稻产量可以增加1.5亿吨,每年可以多养活4亿人”,2010年,袁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
      袁隆平这种怀揣着整个世界的灵魂激励着湖南省农科院援非项目组的每一个成员,袁老无疑是整个团队的精神支柱。袁隆平是一个耕耘者,而方志辉则是将其对外推广、让种子遍洒全球的践行者。
      2008年,经过大使馆和经商处的安排,方志辉向吴邦国简要汇报了中国政府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的运转情况。而在实际的开发推广中,方志辉团队是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2009年初,马岛政局动荡。而恰在此时,中国政府援助马达加斯加政府56吨种子中的第一批20吨,抵达马国塔夫港口。在暴乱时期,马岛国家首脑变更,农业部长辞职,就无法在涉及财政方面的费用承担书上签字,一时之间,种子遭遇滞港危机。而塔那的危机也愈演愈烈,暴乱一直持续了10来天,并且矛头开始针对了外来人员,方志辉和他的团队成员在塔夫呆呆地生活了半个月。
      一方面,是社会动乱可能带来的人身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种子滞港带来的忧心,一直在折磨着他们。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当年4月份,这时已近播种季节。好在联系上了大使馆经参处,在他们的协助下,雇佣了两名宪兵,终于得以清关,尽管中间还出现了许多小插曲。
      这只是他们遭遇的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困难,真正的困难则在于推广过程中的诸多细节里。
      来到马岛的第一个收获季节,那一幕场景让方志辉有些哭笑不得。那时候,中方援助的联合收割机还在运输途中。于是,他们只好就地采购了一台铁皮的脚踩式脱粒机,谁料没几下,这辆“脱粒机”就先行罢工了。当地采用的脱粒方法则是依靠纯体力完成,因此,这时候在田野上便能看到一幕幕壮观的场景,都用人工将割下的稻穗甩在大铁桶上。
      费时费力的脱粒方法,自然使得水稻的收割效率偏低。袁氏国际在此推广杂交水稻的同时,也将国内的脚踏式打稻机引进马岛,有意思的是,这台打稻机竟然参加了马达加斯加50周年的国庆庆典,成了马岛上千万农民眼中的明星。
      解决杂交水稻在马岛应用的实际问题,才是袁氏国际此行马岛的价值所在。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袁隆平和方志辉均在马达加斯加馆内的稻穗模型前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而影像后方,那金黄硕壮的稻穗仿佛又在诉说什么。
    袁隆平与马达加斯加朋友在杂交水稻稻田(右二:袁隆平院士;右三:马达加斯加农业部秘书长菲勒贝;左二: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农业总局局长马米;左一:方志辉)
        喜看稻菽千重浪
      从2005年11月21日,方志辉与维克多大使在北京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始,到2012年11月10日,湖南农科院援马项目任务圆满完成。
      但,事情进展的过程终归不是那么顺利。
      在项目合作的最后一年,循了七年之痒的规律。当年2月,第四批援马稻种到达马国时,马国检疫部门突然发难:经检验,第四批稻种含有检疫对象稻腥黑粉菌,并决定对该批稻种进行退货或焚毁处理。
      这可让方志辉一行有点费解。因为这四批种子无论是从生产、加工到仓储,还是从田间检疫、熏蒸除害到中马两国官方样品检测,甚至从报检、报关到海运,所有的程序、标准及流程全部相同。前3批种子在检疫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出现问题的反馈,为何单单是最后一批的种子出现了检疫问题?
      对此问题,湖南农科院、袁氏国际、中国商务部援外司均进行了高度重视。中国的商务部援外司与马方的检验监管司进行了多次对话,而最终的检验与分析结果却是中马双方在检测时存在的检疫标准问题。
      问题最终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但这次的教训让他们意识到规范详实签订协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好在,前三批种子在培植应用推广的过程中没出现问题。
      在马义奇的七年时光里,方志辉有过许多的欢乐与回忆。他惊讶于马岛独有的民族风俗——翻尸节,唏嘘于随处可见的生态厕所,也期盼着能走到孤独棋的最高境界,但让其最难以忘怀的还是马义奇镇年轻人阿曼德那满足的笑容。因为种植了杂交水稻,阿曼德家除了自给还有余粮可供出售。
      在即将离行时,与阿曼德的对话让他感动良久。阿曼德得知袁氏国际正在推出公司+农户的方式生产杂交水稻种子,而这一举措将会给马岛当地农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效益,便焦虑而诚恳地告知方志辉,期待与袁氏国际签订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合同。
      对袁氏国际的信任,对湖湘稻作文明的信服,那种目光一直印在方志辉的脑海里,援马项目结束回国后,也一直未能忘却。
      而马岛的那片天空,那个黄昏的夕阳,是如此的耀眼与美丽。临走前,他们一起在稻草旁,谷垛上,和马岛的男男女女一起遥望着远方,遥望着来年的千重金浪……(文:华声在线记者 瞿建波)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小编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0346.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