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行情 » 正文

    农业综合开发创新的能量裂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1    来源:农民日报    资讯整理:爱农网    


     
    种地的人没有变,只是身份发生了变化,由“小农业主”变成了产业园的“家庭农场业主”或园区工人,这种身份的变化体现了农业经营体制的趋势。
     
    带动农民增收是刘海涛最看重的。他曾多次表示,园区经过前期的经营铺垫,最后实现赢利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同时带动周边的乡亲们致富。
     
    据葫芦峪产业园提供的数字,目前包括小业主在内,常年在园区上班的农民共涉及农户263户。去年,加上工资收入、租金收入等,这263户总收入655万元,263户共有人口974人,人均纯收入6834元,远高于王坡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214元的同期水平。按照规划,到2015年园区将至少吸纳1000名农民就业。
     
    受到园区辐射带动的还有附近的村民。赵美合是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股东,也是葫芦峪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告诉记者,为了保障葫芦峪农业产业园的市场销售,发挥产业园的品牌、服务和协作功能,葫芦峪公司通过葫芦峪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平山县的农业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各类商业销售主体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并和平山县的很多农业专业合作社一起成立了联合社,在平山县建立起了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体系,把平山县农民组织起来,合作共赢。
     
    “我家有一个核桃园,由于我不懂核桃树的管理技术,原来的核桃产量和质量不是很好,去年我加入葫芦峪合作社后,合作社派技术人员对我进行了技术指导,核桃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而且,合作社还对我的核桃进行收购,我现在不用为核桃销售发愁。”宋西冶村的核桃种植大户宋仁义告诉记者。
     
    赵美合说,一些养殖户社员缺乏场地和饲草,合作社就利用葫芦峪农业产业园的优势为他们提供场地和饲草,同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若社员资金不足,合作社还可以帮助提供部分资金,帮助社员发展壮大。
     
    当地农民的收获不仅是金钱上的,还有科技水平的提高。“一把锄头一张镰,一个背篓用一年。以前种地,基本是靠天,根本谈不上什么科技含量。我种了大半辈子地,现在才算入了门。”王坡乡樊土沟村村民樊书亮在园区承包管理着50亩核桃树,两年多的经历让他对种地有了新的理解,从核桃的矮化密植、有机肥料的使用,到什么是有机食品,樊书亮说得头头是道,“公司有专门的技术员进行指导,我们一边干一边学。吃什么饭长什么心眼,只要用心学,过不了几年,我们也能成为‘土专家’!”
     
    现在,大学里的专家、教授经常到产业园的田间地头对我们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种田。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科技下乡’!”王坡乡的村民刘国书说。
     
    “葫芦峪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工商资本先期介入。刘海涛不等不靠,不一味“惦记”扶持资金,义无反顾地投入农业。也正是他的“义无反顾”,让当地政府看到了诚意和抱负,也开始了对葫芦峪不遗余力地支持。
     
    “一个好汉三个帮。政策向主体倾斜、项目和资金向规模经营集中,目的就是在扶持这些农业园区做大做强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平山县委书记李旭阳说。
     
    “2012年底,是我们资金最紧张的时候,每亩3万元的开发造地成本让企业喘不过气来。”回想起当时的情境,刘海涛的感觉就像是好不容易挖到一个“聚宝盆”,可自己却力不从心“抱不动”,只能干着急。
     
    关键时刻,经政府牵线,平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给企业送来了“及时雨”。在园区没有有效抵押物的情况下,联社积极联系担保公司,分两期为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了3800万元的担保贷款,解了刘海涛的燃眉之急。
     
    广阔的山场适合发展散养柴鸡,平山县畜牧水产局为葫芦峪现代农业示范园免费提供了3万只太行柴鸡鸡苗,力争打造河北最大的柴鸡散养基地。该县畜牧水产局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柴鸡散养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他们与园区共同探索“大规模、小群体”的散养模式,控制单位面积柴鸡散养数量,避免过度破坏植被。
     
    去年,葫芦峪公司引进了最大的战略合作投资者——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并建立了联合办公机制,进行深度合作。
     
    据了解,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和河北省供销社战略合作的近期目标是,继续探索和发展“葫芦峪模式”,双方合作投资1亿元在太行山区建设3000亩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探索土地流转、公司、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互利共赢的“葫芦峪模式”;借助葫芦峪有机核桃的品牌优势和现代农业开发模式,注册成立由河北省供销社控股、以葫芦峪核桃专业合作社为骨干的河北省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在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参与下,葫芦峪农业园区取得了王坡乡5万亩荒山荒坡的使用权,涉及9个村的5000多名农民。目前,公司已在葫芦峪累计投入资金2.56亿元,修建各类塘坝16个,蓄水池32个,修筑道路68公里,建设整理高标准梯田1.35万亩,栽植核桃树48万株。初步建成了以葫芦峪为核心的10万亩高标准核桃示范基地。
     
    多重效益叠加惠及山区生产生活生态——
     
    开发荒山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辐射周边实实在在带富了村民,葫芦峪农业园区的治山经验和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给了农民一个“聚宝盆”,也将给太行山系上一条“金腰带”
     
    许多人到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参观考察时心里都藏着一个问题:“葫芦峪模式”到底有没有发展潜力?能不能够长期稳定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农村处处长王新荣对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了深入调研后认为,“葫芦峪模式”通过对荒山荒坡开发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资本、科技、市场等多个经济发展要素,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催生了多个经济增长点,这些经济增长点是葫芦峪农业产业园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同时,葫芦峪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也让政府找到了支农的最好切入点,实现了政府与农业的高度对接。这些都是保障“葫芦峪模式”可以长盛不衰的重要支撑。
     
    平山县农开办主任齐国利认为:“葫芦峪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和农村集中,必然会让农村的经济业态产生重大变化,必然会促进农业和农村大发展,彻底改变农业、农村的落后面貌。”
     
    他们对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分析在实际当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以下峪村为例,通过大规模的荒山荒坡开发,该村的土地比原来增加了很多倍。原来是一人一亩多地,现在人均四五亩地,等村里山地全部开发完成后,村里的耕地基本上可以增长10来倍,可以达到一家一个50来亩的家庭农场,按现在的经济收益测算,一个家庭农场就可以为一个家庭一年至少贡献四五万元收入。
     
    下峪村村主任刘言文告诉记者,下峪村除了土地增加可以为村民带来经济增收外,园区搞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力。他原来也在外经商,前年和村里几个年轻人回来后承包了葫芦峪公司的一些开发工程,不仅为家乡的建设出了力,而且自己也挣了钱。
     
    刘言文介绍,到目前为止下峪村共向葫芦峪公司流转土地和坡地1.2万多亩,流转率达到了90%以上,每年的流转费是200万元,全村500多口人,平均每人每年可以拿到流转费近4000元。目前村民共承包家庭农场50来个,每个家庭农场一年可以拿到5万至8万不等的收入。等村里的坡地全部开发后,可以建设家庭农场100多个,按一个家庭5口人计算,基本可以达到一家一个50亩的家庭农场。
     
    变化不仅限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包括对环境的改善。目前,公司正在治理下峪村中的一条倒满垃圾的泄洪沟。“将来还要在泄洪沟里盛上水,水沟两侧栽上树和花草,把这里变成村里的水上公园。”刘言文说,“葫芦峪公司还计划投资100多万元为村里修建超市、戏楼、养老院和卫生室。另外葫芦峪公司还计划用每平米800元的价格将下峪村的旧房子收购后拆除,重新规划建设新民居,并按每平米800元的价格卖给村民,等于是免费为村民建新房。”
     
    王坡乡党委书记姜明芳对葫芦峪公司给乡里带来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通过葫芦峪公司的大规模开发,把以前的荒山变成了高产出的良田和‘花果山’,不仅农民们富裕了,而且环境也绿化了。照着目前的开发速度,用不了多长时间,王坡乡的老百姓就可以整体富裕起来!王坡乡的整体面貌就会根本改变!”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葫芦峪公司形成了一套“快速整合各种经济资源,快速复制葫芦峪农业产业园”的荒山荒坡开发模式,所以,葫芦峪公司到哪里开发,哪里的农业、农村面貌就会很快发生显著的变化。
     
    去年,葫芦峪在保定市阜平县和曲阳县流转了大面积的荒山荒坡进行开发,项目所在村的面貌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影响还将继续扩大。记者了解到,河北省供销合作社正在委托中国农业大学规划科学研究所拟定《太行山燕山绿色屏障生态产业带规划》,根据这个规划,通过京津冀三地协同合作,河北省供销社将以“葫芦峪模式”为依托,建设高效特色种养基地,为京津下游产业提供有机生态原料。同时,加快产业园基础设施、农产品[-2.14% 资金 研报]加工产业孵化园建设,有重点地承接京津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工外包、企业转移项目,达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整体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保障水源、食品安全的目的,在广大太行山、燕山地区探索出一条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刘海涛也向记者透露了葫芦峪公司下一步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公司计划在河北省太行山东麓浅山、丘陵地区的片麻岩荒山荒坡地,推广、复制并进一步完善葫芦峪公司的治山经验和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通过3至5年努力,投资500亿元,造出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其中100万亩生产面向京津冀大市场的有机农产品,其余400万亩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预计项目建成后,整个项目区年纯收入1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刘海涛说,这个项目是一个生态、高效、带动能力强、影响广泛长远的农业项目,呈条带状分布,叫做太行山“金腰带”项目。
     
    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来了中国生态金穗有机农业集团、绿宝露等知名企业的合作和加盟,绑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下游相关市场主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深度融入了市场。
     
    我们期待着“葫芦峪模式”在更多地区开花结果,期待更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的道路,期待连绵起伏的太行山早日系上“金腰带”。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1007.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