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我国农业格局发生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04    
    导读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王宇、于文静)湖广熟、天下足南粮北运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些传统印象中的粮食生产状况,如今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是产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王宇、于文静)“湖广熟、天下足”“南粮北运”“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些传统印象中的粮食生产状况,如今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是产粮区域快速北移。
       长江中下游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区域,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如今,长江中下游五省份(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安徽)虽然仍位列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内,但由于其水稻种植面积明显减少,对全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已明显下降。
       相反,以往历史上的关外“不毛之地”东北地区,如今已成为粮食最主要的产区。目前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秋粮产量几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北大仓”黑龙江,自2011年起连续四年成为我国产粮“状元”,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强。
        这也导致几千年来“南粮北运”格局转变为“北粮南运”。史书记载,明朝京杭大运河从南向北运粮的漕船达9000多艘,清朝每年从南方征收北运的漕粮多达400万石。如今,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西等全国5个粮食调出省(区)中,东北地区就占了3个。

       二是产粮区域高度集中。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3个粮食主产省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东北成为产量最集中地区之一,十年来全国粮食增产了3500亿斤,东北四省(区)贡献了40%。全国超10亿斤的产粮大县有400多个,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超100亿斤的产粮大市(地)有33个、产量占全国的43%。粮食产区集中度明显提高。

       三是机械化耕种水平大幅提升。
       传统农业“牛耕马犁”“扬鞭和号”,以及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如今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粮食生产已从人力、畜力为主转到以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新阶段。
        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比10年前提高近30个百分点,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75%。我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收获水平分别从十年前的6%、27%,提高到现在的38%、81%,玉米机收水平从2%提高到55%。
    四是粮食单产能力不断提升。
         在历年粮食播种面积下行的同时,我国粮食产量依然保持连年丰收,其原因在于粮食单产能力不断提升。以占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的稻谷为例,1949年以来,我国水稻亩产经历两次飞跃,一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水稻矮秆化,二是70年代中期以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两次飞跃均使全国水稻亩产提高了近百斤。我国在1996年立项超级稻计划,目前,水稻亩产正在向1000公斤突破。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小编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1703.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