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江苏淮安:抓住品牌的“牛鼻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22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横亘中国南北地理秦岭-淮河分界线的江苏省淮安市,因淮河穿城而过,取淮水安澜之义而得名。这里运河过境,四湖环抱,农业生产条件独具特色,大米好吃、龙虾味美,自古就被誉为“天下粮仓”。

         韩信故里,运河两岸,稻花飘香。
     
        横亘中国南北地理秦岭-淮河分界线的江苏省淮安市,因淮河穿城而过,取淮水安澜之义而得名。这里运河过境,四湖环抱,农业生产条件独具特色,大米好吃、龙虾味美,自古就被誉为“天下粮仓”。
     
        如今,这座昔日的“天下粮仓”,又向世人呈现一张张农业发展的金色名片。淮安大米飘香久远,盱眙龙虾名扬中外,洪泽湖大闸蟹身价不菲,116个国家地理标志农副产品,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在中国农业品牌的版图上,淮安品牌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淮军品牌的再腾飞,得益于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淮安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了品牌这个“牛鼻子”。从2015年起,淮安市大力实施“4+1”品牌打造工程,不到两年的时间,品牌农业所创造的产值已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9%。日前,记者走进淮安,访基地、探企业、问农户,深入田间地头,真切感受“4+1”工程为淮安农业崛起带来的新变化。
     
        顶层新设计——

        “4+1”带动淮安品牌农业驶入快车道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品牌建设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抓手,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以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这成为摆在淮安市委、市政府面前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淮安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走品牌建设之路,必须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只有将我们淮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农业产业巨大的财富潜力,才能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关键是实现多要素的联动发展。”淮安市市委书记姚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素有“苏北鱼米之乡”之称的淮安市虽然是农业大市,拥有诸多丰富的农特产品,由于一直没有注重农业品牌价值的创造,很多农产品虽然品质不错但并没有形成叫得响的金字招牌。“当初的农产品,无论是放在全国看还是与省内其他农业强市相比,市场竞争力都不强。”姚晓东坦言。
     
        为加快推进淮安市的品牌农业建设,2015年,淮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4+1”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意见》,决定连续五年每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合理布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即“4+1”农业产业,以此来引领淮安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规划,淮安市开始在全市着手产业布局:优质稻米基地以洪泽湖、白马湖周边区域为主;高效设施农业以蔬菜和食用菌为重点,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畜牧产业推行规模养殖,规模养殖比例要达到73%;特色水产大力发展小龙虾、河蟹等特色品种,发展高效渔业;休闲农业则要开发农业旅游精品线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农业全产业链价值。“这五大产业,既是我们的主导产业也是特色产业,符合农业三产融合的要求。可以说,‘4+1’工程塑造的是我们淮安农业的特色品牌。”淮安市农委主任张进成说,“‘4+1’工程实施两年来,扶持的主导产业已经开始做大做强,产业优势也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如今,淮安市的优质稻米基地面积扩大了227万亩,占到了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高效园艺产值达161亿元,面积达到了127.3万亩;双汇、温氏等一大批畜禽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落户淮安,带动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92%;虾蟹主导的渔业生产,特色水产面积60万亩,产值113亿元;各类休闲观光农业主体达550家,建成省级农业休闲观光精品线路9条……
     
        在日前于广东省深圳市举行的淮安大米·盱眙龙虾米推介会上,包装精美、芳香扑鼻的淮安大米引得粤商们驻足品鉴,多家客商现场签订产销合作协议。“随着优质稻基地的建立,现在,我们淮安大米一斤最多可以卖到70-80元,这在之前可是想都不敢想。”淮安市粮食局局长胡长青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淮安大米已销往浙江、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市,年销量达40万吨。
     
        淮安大米叫响了,其他产业在其影响下也纷纷顺势而起。“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69.91亿元,“洪泽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也有78亿元,而“淮安红椒”的年亩效益也已超过了1万元。品牌农业带来的价值和收入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投身“4+1”农业产业发展,给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动力,一个个产业由散乱的“盆景”扩展为一道道靓丽的农业“风景”。
     
        完善新机制——

        为淮安品牌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保障‘4+1’工程的实施,必须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结构,完善机制,创新服务。”淮安市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市长肖进方对记者说。
     
        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同唱一首歌。
     
        如今深受市场欢迎的淮安大米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为人所知。实施“4+1”工程后,粮食部门尝试一个全新的思路:融合稻米产业各个环节,形成一条紧密衔接、统一管理的产业链。这种“三链融合,六点统一”的发展思路,即在全产业链的基础上,融入价值链、品牌链,积极推进“统一良种、统一种植、统一收储、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工作,并组建“淮安大米产业联盟”,为联盟企业共创机遇。
     
        这也给淮安市供销社带来了新思路。在市供销社主任王乃良看来,“三链融合、六点统一”实际上就是一种为产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为此,淮安市供销社就如何搞好全程社会化服务做了许多探索。供销社不仅牵头组建了全市规模最大的无人机植保专业队伍,达到日防治面积5000亩以上,而且还发挥供销社系统流通优势,运用“互联网+”模式,筛选、整合优质稻米资源,通过订单生产、电子商务、农产品深加工等多种方式拓宽粮食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好品牌,必须要标准化生产,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我们政府要做的就是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服务体系,推进全程化的服务,这是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最需要的。”肖进方说。
     
        “自从把地委托给公司种,我们农民就成了‘甩手掌柜’。肥料人家给施,测土配方缺啥补啥;无人机打药;拿粮食还能换下一季的种子、肥料,你说有多好!”涟水县南集镇农民李寿才谈起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好处,如数家珍。李寿才提到的“公司”就是淮供欣隆现代农业全程服务有限公司,是淮安市供销社结合当地“4+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独资组建的为广大农户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企业。
     
        据了解,从2015年起,淮安市供销社开始着力构建以企业为核心、县级服务平台为基础、基层服务组织为支撑的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稻麦规模种植主体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社会化服务。目前,已建立县区服务平台3个,累计服务面积达18万亩。
     
        构建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离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据淮安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印亚琴介绍,截至2016年,淮安市农机合作社总量达到968个,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级农机示范合作社15个,全市拥有各类机具35万多台(套),服务农户约70万户,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位居苏北第一。
     
        淮安市的农机合作社不仅全面推广“托管式”“订单式”“五统一”作业新模式,还积极探索“联耕联种联管联营”服务新机制,目前全市开展全程一体化服务的农机合作社近300家。在实际生产中,淮安市还着力解决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机械化生产问题,现在全市水稻机插秧水平达到了83.6%,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水平也达到了75%,“智慧农机”等新型的“互联网+农机”的服务形式也开始出现。

        培育新动能——

        新型经营主体成品牌农业兴起生力军
     
        农业品牌建设,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规划、政策扶持,但归根结底,品牌建设是市场行为,政府只能“搭台”,“唱戏”的还得是各类农业经营主体。
     
        位于青江浦区的淮香食用菌产业园,是淮安市最大的杏鲍菇生产企业,集食用菌生产、销售、加工及菌种、菌料生产销售于一体,该企业的产品已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市场。记者在一期项目刚刚建成的大厂房里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里忙碌地装料,自动化流水线紧张地运转着。“我们这里每天约有50吨新鲜的杏鲍菇生产出来,等到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日产菌包63万包、杏鲍菇鲜菇350吨,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杏鲍菇生产企业,占全国杏鲍菇市场的三分之一。”产业园经理徐淮如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淮香食用菌产业园在杏鲍菇的技术研发上已经拥有13项发明专利,一期工程还新建了研发中心,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这家企业未来将具有食用菌行业标准的制定权和话语权。淮香食用菌产业园的建成,也将带动我们淮安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张进成说。
     
        在品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淮香食用菌产业园的建设只是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其中的一个缩影。淮安市还引进建设了江苏天裔鸽业项目,这个集蛋鸽生产、孵化、繁育、研发于一体的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鸽蛋5000万枚,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蛋鸽养殖基地。同时,温氏1000户代养计划也将启动,实现养猪的高科技、工业化和绿色循环。据统计,2016年,淮安市累计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30个,完成投资近100.6亿元。
     
        龙头舞起来,产业活起来。发展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的创建,新型经营主体是主力。洪泽区澳蜜尔家庭农场采摘园内连日来游客不断,农场主孙军介绍说,他家的农场靠近洪泽湖古堰景区,现在又是采摘旺季,一天要接待散客300多人。“农场300多亩地,一年四季都有瓜果采摘,每年纯赚个五六十万元不成问题。”据了解,随着洪泽湖、白马湖旅游开发提速,洪泽区“种植+旅游”模式的家庭农场不断涌现,仅沿两湖旅游长廊,就已有十多个农旅结合的家庭农场。目前,淮安市家庭农场总数已达38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126个;而由水稻种植、育秧、仓储和大米加工、销售等21个龙头企业组建的“淮安大米产业联盟”如今已经开始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年产“淮安大米”76万吨,每年为稻农增收3亿元。
     
        “4+1”工程的实施,成为淮安农业品牌快速崛起的推进剂,淮安品牌农业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也一路走高、渐成气候,由这些品牌产生出更多的溢出价值,也帮助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这都为淮安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淮安市的品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淮安市未来农业的发展大有可为。我们的第二产业食品工业去年已经超过千亿元,正是农业打下的良好基础。未来,我们还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继续推进‘4+1’工程,全力做好淮安品牌农业这篇大文章。”姚晓东充满信心地说。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7550.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