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村容焕新留乡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30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走进河北省任县任城镇太平庄村,只见条条街道干净,家家门前整洁,放眼望去,看不到刺眼的垃圾,闻不到刺鼻的气味。以前人们掩鼻而过的“垃圾场”,现在成了大妈大嫂跳舞的“广场”。

    美丽乡村
        走进河北省任县任城镇太平庄村,只见条条街道干净,家家门前整洁,放眼望去,看不到刺眼的垃圾,闻不到刺鼻的气味。以前人们掩鼻而过的“垃圾场”,现在成了大妈大嫂跳舞的“广场”。

        当地干部和村民说,四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路边、田边和房前屋后,经常“自然形成”一堆堆垃圾,蚊蝇滋生,充斥着塑料袋、易拉罐、餐厨废弃物……

        何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围绕省市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任县聚焦农村存在的垃圾、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村收集、乡监管、企转运、县处理”的四位一体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置新模式,以实际行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宜居美丽乡村,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

        与太平庄村一起实现村容村貌“大变身”的,还有任县10个乡镇区下辖的195个行政村。

        “里子和面子都要干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不仅仅是让农村的建筑旧貌换新颜,更重要的是农村环境治理由外及内的改头换面

        任县是河北省邢台市下辖的一个小县,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们纷纷盖起了新房,住进了小楼。

        然而,和中国很多农村一样,任县乡村的村容村貌也陷入了两极化:一方面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土屋变成了楼房;另一方面村里的环境却不见改善,“垃圾到处扔、污水随地流”顽疾依旧。

        任县县委书记李海林在任县工作已有八个年头儿,他经常下乡调研,对此体会最深,“村民们确实都住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楼房,但居住环境还远比不上城里。”

        据统计,任县2014年的城乡垃圾总量近12万吨,其中农村生活垃圾量约占全县生活垃圾总量的80%,且增长迅速。“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农民们也享受到更优美整洁的居住环境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任县县委县政府近几年一直在思考解决的问题。”李海林说。

        在他看来,中央力倡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不仅仅是让农村的建筑旧貌换新颜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农村环境治理由外及内的改头换面,“不能只是房子看起来光鲜亮丽,居住环境却一团糟。要表里如一,里子和面子都要干净。”

        为此,任县早在2014年便开始探索农村垃圾的处理之道,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放到县政府常务会议上讨论。并于当年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成立任县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协调中心,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任县是个财政穷县,2017年全县财政收入仅5个多亿,但“穷财政”更要算民生账。为此,任县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标择优选择环卫作业公司,签订有偿服务协议,环卫主管部门负责监管,从而使得环卫作业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为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任县还强化监督考核,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制定推动措施,建立县、乡、村农村环境卫生日督查台账制度,并开展月评比、季考核、半年一评比、年终总评。同时,利用微信平台,采取随手拍方式,每天对全县垃圾清运清扫情况实施动态监管,确保环卫一体化处置工作实现规范化、信息化。

        垃圾不落地,告别“垃圾围村”

        积极探索“村收集、乡监管、企转运、县处理”的四位一体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置新机制,形成了一套“户入桶(袋)—桶入箱—箱入车—车入场—无害化处置”的垃圾收运模式。

        早上7点刚过,任县大屯乡大北东村村民刘东露像往常一样,将家中清扫的垃圾装好后,来到离家不远的垃圾清运点,将垃圾袋投放进垃圾桶,这已经成了他每天的习惯。

        上午8点,一辆密闭式压缩垃圾转运车来到大北东村垃圾清运点,统一收集村内的生活垃圾。垃圾转运车将勾臂式垃圾箱直接吊起,整个垃圾箱被拖进转运车厢内,全过程没有滴漏。这种垃圾“快递式”直运新模式,彻底摆脱了二次污染的尴尬。

        大屯乡副乡长王磊介绍,过去村民们都习惯把自家垃圾堆到家门口或路边,随有随倒,要么风刮得满地跑,要么太阳晒得臭烘烘,村里的垃圾池平均三五天才能清空一次,而且容易发生滴漏,造成二次污染。加上村里垃圾池配套覆盖面小、分布不均,满足不了收运要求,导致“垃圾围村”现象突出。

        “垃圾围村”是过去任县农村存在的普遍现象。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任县积极探索“村收集、乡监管、企转运、县处理”的四位一体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置新机制,形成了一套“户入桶(袋)—桶入箱—箱入车—车入场—无害化处置”的垃圾收运模式,有效破解了垃圾围村难题,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该县2014年首批在大北东村、于屯村等38个村试点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置新机制,2016年新增62个村、总数增加到100个村,2017年10月底,全县195个村全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置。

        如何集中收集全县10个乡镇区、195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经过多方调研,任县最终决定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2014年8月,任县县政府与润义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后者负责农村垃圾的收集,政府则投资2070万元购买了清运和保洁服务。

        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任县还按照每500人配1名保洁员的标准,为全县195个行政村设置了800余名保洁员,做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70岁的赵明月是大北东村的保洁员。她告诉记者,村里像她这样的保洁员共有4个,每天上下午两次对村里街道进行清洁,并将垃圾统一收进村里的6个勾臂式垃圾箱里,确保垃圾不落地。

        任县住建局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协调中心负责人刘国强说,任县城乡环境保洁工作由引进企业负责,所有农村保洁员都纳入公司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公司配发服装、清洁工具,并优先安排五保户、低保户等家庭贫困人员,对保洁员实行按月考核,合格后发放500元工资。

        从“花钱养人”到“购买服务”,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效解决了以往政府自聘人员保洁投入大、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刘国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总投资2070万元,按全县农村30万人口计算,年人均费用69元,月人均费用仅需5.75元,不仅费用低,而且效果好。

        垃圾收上来,如何“吃”下去?任县住建局局长耿卫平说,去年以来,任县在每年列支1300万元“一体化处置”财政预算资金的基础上,追加3950万元,建设5座城乡垃圾中转站,日转运能力达500余吨。同时增设845个垃圾箱,并购置了大型自卸车、勾臂车、铲车、保洁车等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各乡镇配套的清运网络,切实提高了全县的垃圾处理能力。

        2014年以来,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置模式给任县农村带来了显著变化,用村民们的话说就是:“‘垃圾围村’没了,村居环境美了。”2016年,河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场培训会在任县召开,任县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目前,这一模式正在全省进行推广。

        人人参与,“乡臭”变“乡愁”

        风吹麦浪、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以前大家都向往城里人的生活,总是争着抢着往城里跑,现在农村倒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走进西固城乡赵村村民李战平家中,记者看到屋内窗明几净,院落干净整洁。他说,每天早上他都会把垃圾装好,将垃圾袋投放进离家不远的垃圾桶。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这样。

        农村是我家,环境靠大家。赵村党支部书记武计东说:“农村卫生环境治理,必须发挥村民作用,首先要引导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发动农民自觉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农村人居环境才能彻底改善。”

        然而,要让村民一时间改变过去堆放垃圾的习惯,并非易事。在赵村的文化广场,处处都能看到这样的标语:“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呵护环境卫生,共筑生态文明”“垃圾也有它的家,投放入箱靠大家”……“我们每天都来广场锻炼身体,文化墙上的内容都能熟记于心,还落实到行动上了。”村民吴永庭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该县195个行政村还将环境卫生整治写进村规民约,同时开展“洁美家庭”“洁美村庄”“优秀保洁员”等评选活动,聘请村内有威信的群众担任环境卫生监督员,对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及时进行说服教育、督促整改,效果很明显。

        经过一系列整治,“乡臭”没了,乡愁来了——风吹麦浪、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以前大家都向往城里人的生活,总是争着抢着往城里跑,现在农村倒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武计东笑呵呵地说,村容整洁还引来了“金凤凰”。北京一位中药材种植商看中了赵村干净卫生的环境,今年3月,在村里流转了700多亩地,种上了板蓝根、木香等中药材,村民们除了收租金,还可在药材基地打工赚薪金,每人每年能增收近2万元。

        “互联网+环卫”,垃圾无所遁形

        引进智慧环卫系统,通过云平台技术实现对全县垃圾清运作业状况的全程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高标准作业。

        在任县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协调中心的“智慧环卫”管理平台,记者看到大屏幕上的电子地图中分布着许多正在移动的绿色“车辆”图标。

        润义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任县项目部经理刘小伟介绍,这是该县引进的智慧环卫系统,绿色“车辆”图标代表垃圾转运车,移动状态表示车辆正在作业。通过“智慧环卫”平台,转运车的具体位置、行驶路线及维修、油量状况等问题,轻点鼠标便能在大屏幕上看得一清二楚。

        农村人口多,生活垃圾管理起来比较麻烦。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仅依靠人工现场巡查,难免存在监控不到位、清运不及时的问题。为解决农村垃圾处理中“点多、线长、面广”等管理瓶颈,该县2014年投资约40万元,引进了智慧环卫系统,通过云平台技术实现对全县垃圾清运作业状况的全程实时监控和管理,进一步优化传统垃圾处置模式,实现高标准作业。

        “我们在每一辆垃圾转运车、自卸车上都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油耗传感器、监控探头信息终端设备,所有环卫作业设施、作业路线集合于一张‘电子地图’上。”管理员孙晶说,如果车辆出现超速、超时停泊、线路偏移等情况,“智慧环卫”平台可自动发出警报提示,监控人员可及时以短信或对讲机告知垃圾转运车司机。

        谈起“智慧环卫”对工作改进的实际效果,垃圾转运车司机刘春民深有感触,“‘智慧环卫’平台刚启用的时候,大家还没意识到它的厉害,个别人工作中偷懒,不按照规定进行作业,结果很快指挥平台就打来电话询问,并提出违规处置意见。”

        截至目前,全县86条环卫作业路线、96辆垃圾清运车辆、5个垃圾中转站均实现了无缝隙、数字化管理。

        分类收集,让垃圾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转运至县国土部门指定的废弃坑塘,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或村民健身广场等,不能还田的农作物秸秆,由环卫公司收集转运到养殖企业制作养殖饲料。

        在任县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协调中心,记者看到500余个红、绿、蓝三色垃圾桶整齐地码在一起。刘国强告诉记者,这是刚采购的分类垃圾桶,等电动车到位后,就开始试运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实现垃圾出户即分类。

        俗话说“垃圾是个宝,分类少不了”。在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置工作之初,任县就已经按照“大类粗分”的原则进行了。针对建筑垃圾,由环卫公司转运至县国土部门指定的废弃坑塘,因地制宜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或村民健身广场等,既把建筑垃圾消化掉又节约了土地。针对不能还田的农作物秸秆,由环卫公司收集转运到该县一家养殖企业用生物酶发酵方法制作养殖饲料,变废为宝。

        西固城乡前台南村村西的村民健身广场就是该县垃圾分类处理的成果之一。村党支部书记鲍现辰说:“这里曾经是一个废弃坑,每到下雨天就积水,不仅给行人带来不便,也存在安全隐患,报备到县国土部门后,正巧有建筑垃圾要处理,于是就用建筑垃圾回填后覆土绿化处理,建成了如今的健身广场。”

        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垃圾都有了好去处,农村生活垃圾将如何实现分类收集?该县首先从宣传引导入手,县住建局全体人员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各乡镇、村,发放宣传单、明白纸,引导群众改变传统观念,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刘国强说,“垃圾分类,重点要改变观念和养成习惯。通过细致的宣传和指导,能够让每一位村民都掌握垃圾分类和准确投放的知识,最后促成‘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同时,县里还制定了一套预案:按照由少到多、试点推行的原则,将选择1个行政村先行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然后再扩大到县城周边16个行政村试行推广。

        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县委书记李海林说,任县将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治理示范县为契机,按照大类细分、干湿分离的原则,持续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让环境整治的效果留得住、留得久。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7889.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