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探索多维聚力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新型农业人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1-17    来源:江西省乡村振兴局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实现乡村振兴,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因此,地方农林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科研优势,着力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多维聚力培养更多的新型农业人才,更好地支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实现乡村振兴,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因此,地方农林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科研优势,着力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多维聚力培养更多的新型农业人才,更好地支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加强知农爱农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强化教材建设和管理,加快新兴涉农专业教材和新形态教材建设。切实落实好教材选用主体责任,严格教材选用审核,杜绝内容陈旧、低水平重复、简单拼凑的教材进课堂。改进耕读教育,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大国“三农”》作为农林学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大力弘扬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挥耕读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担负的时代使命,深刻理解融入乡村振兴的意义和内涵。鼓励他们涂亮青春底色,扎根“三农”一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自觉将小我融入民族复兴的大我,胸怀奉献“三农”工作的梦想和追求。


    全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以知农爱农人才培养为核心要务,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构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布局,加快专业的调整、升级与新建,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前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使专业建设和乡村振兴需求同向同行。依托科技小院平台,开设全国首个全日制本科“乡村振兴班”,新时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班、农业经理人班、乡镇农技队伍班、高素质农民函授大专班(面向村主干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事理长)、台湾农业行业协会会员成人教育大专班、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培训班等。建设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各种专题实践、学科竞赛、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等活动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情怀双提升,培养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农林人才。


    全面推进科教产教融合。充分发挥地方农林高校自身的科研优势,围绕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建立了多个联合培训基地与科技小院,其中蜜柚绿色发展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3个基地获批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示范基地。出台《福建农林大学社会服务平台管理办法》,重点就科技小院的“1+N”师生入驻进行规范管理。经省级教育、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和科协联合推荐,建瓯乌龙茶科技小院、连江海带科技小院等13个科技小院获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支持建设,入选数居全省第一。依托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深入开展农村干部管理人才、农村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等“三农”人才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达2万余人。


    全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其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等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与高校办学成效。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要不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术道德修养、社会服务道德修养,组织道德理论与实践研讨活动,帮助教师坚守育人初心;要不断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知识水平、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生活学习提供正面引导;要把常态化开展农林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严格落实持教师资格证书上岗制度,加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加强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积极选派教师到农林企业挂(兼)职锻炼,选聘科研院所、企业一线专家任兼职教师或导师;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使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在生物育种、农林机械装备、耕地质量与农业节水、病虫害防治、智慧农林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突破成果,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全面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批综合性共享实践教学基地,集成优化实践教学资源,系统构建农林院校优质实践教学平台,打造一批核心实践项目。依托校外科教基地(尤溪洋中科教基地、闽侯白沙科教基地、漳州科教基地)、教学林场(南平西芹教学林场和三明莘口教学林场)、院士专家工作站、农作物“两高一优”新品种选育与中试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中心、观光和休闲农业与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一批新型农林科教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在学生课程实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课外学科实践等方面实现校地、校企资源的互动互联、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好基地的综合育人功能。建设一批耕读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农业文化遗产地、自然文化遗产地、农业园区、国家公园、美丽村庄等社会资源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让农耕文物、历史、文化更好地“说话”,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效果。


    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涉农专业,着力提升农林专业生源质量。面向乡村实施公费农科生招生政策,对急需紧缺如农学、动科、植保、园艺等涉农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鼓励校企合作,探索涉农专业订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入学有编、毕业有岗”,从而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农科类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农科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畅通毕业生下乡渠道,加大乡村基层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自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实施分类教育,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并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全过程。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特殊节日推出乡村振兴系列深度报道,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让农民成为有尊严、有收益、有地位的代名词。适时邀请榜样走进课堂,树立典范,为学农的毕业生指明方向,提升做新型农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积极统筹各级各类资源,结合基层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专项计划,为农林高校毕业生到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进而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吴家铭)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20168.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