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鄂陕交界的老阴山下,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龙坝镇芦峰村60亩脆甜柿进入采摘尾期,前来购买的人依然络绎不绝,采摘的甜柿销售一空。
竹溪县因地制宜,结合山区实际,探索成立村级运营管理公司运作机制,选聘本土经济能人管理运营,在经营模式、扶持政策、产品销售方面大胆探索,打出产业发展“组合拳”,吸收民间资本开发荒山、荒地、荒坡,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走上力发展特色产业增收收入的乡村振兴之路。芦峰村的山场面积大,全村117户,许多荒山、荒坡闲置,2019年芦峰村田洪斌联合熊瑶等人投资150万元,从外地引进优良脆甜柿品种,建起甜柿观光采摘基地。寒来暑往,今年甜柿大部分挂果,获得好收成,因其个头大、皮薄肉多、甜脆可口,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欢迎,卖到3元1个。
深秋初冬,60亩甜柿红彤彤挂在枝头,成为芦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前来观光采摘购买的人川流不息。“前期虽然困难重重,但目前大部分都已挂果,本村30多人常年在此打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再过2年到了盛产期,每亩可达5000斤以上,效益会更好。”田洪斌对种植甜柿信心十足,准备在再与村里签订流传合同,扩大40亩种植面积。
与此同时,竹溪县兵营镇明家梁村遍地金黄,200多亩菊花花香四溢,60多个村妇正在紧张采摘菊花。这段时间,峰情农业产业园负责人童明俊格外忙碌,他在全镇7个村荒废的坡地种植了800多亩菊花,目前已是最后两茬了,每天都有200多人在采摘菊花。童明俊利用废弃的学校改建的菊花加工车间也是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在收购、分拣、定级、杀青、烘干、筛选、包装,各忙其事。库房里,一盒盒菊花茶摆放整齐,等待装车发运。
在离这里50公里的龙坝镇肖家边村,一万多平方米的木耳基地格外引人注目,村办的木耳基地内,工人正在熟练的采摘木耳。村党支部书记徐远明介绍,肖家边村过去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3年前,徐远明由一直在东北承包工程的矿老板回到家乡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见过大世面,有经济头脑的徐远明,看到村里有许多荒山荒地和闲置的房屋,便从山东引进资金和技术,成立神农臻菌有限公司,在靠近河边的废弃荒地建起100多个木耳大棚,发展木耳500万棒,把村里闲置的农房进行统一规划进行改造,开办农家乐,村里成立村级经济运营公司,统一运营管理,一月一结算,按比例分成。如何规范村级公司的运营,他们上午咨询了竹溪县税务局,下午,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就上门为他们提供税务政策宣讲等服务。
竹溪县是传统农业县,有着独特的自然禀赋、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多样的高山气候。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竹溪县牢牢树立“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理念,农业农村部门和各乡镇牵住发展产业这个“牛鼻子”,动员社会力量,吸收民间资本,开发荒山、荒地、荒坡、废弃学校、农民的闲置房屋,唤醒沉睡的资源,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绿色经济蓬勃兴起。
仅今年,竹溪县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亿多元,支持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汇湾镇的土地梁村针对农村人口流失、土地房屋闲置、劳动力没有稳定的就业岗位、农特产品销售不畅的实际,在尊重农民意愿、征求农民意见的前提下,组建村级运营公司,把村集体和各家各户的闲置房屋、土地、每年农副产品登记造册,摸清家底,交由村级运营管理公司运营,今年茶叶无压货,13家农家乐民宿节假日爆满。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竹溪县大力培育扶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制定村级运营公司规范化建设意见,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的思路,统筹开发农村闲置资源,全县各村成立村级运营公司,把资产资源统一登记,在利益分配上建立紧密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了“党委作主导、企业唱主角、农民当主人”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确保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探索村党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据统计,该县有100多个村成立了村级运营管理公司,税务部门加强服务,广泛宣传税收惠农政策,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税收业务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全县利用闲置的资源成立的小微企业300多家,建立农户收益分红模式,村集体收益分红20%,农户收益分红40%,运营公司分红20%,发展基金分红20%,通过机制创新,使经营主体有奔头、集体有收入、农民有实惠,多方受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利用荒山荒地建茶叶、药材等基地2万多亩,2万多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村庄美、人气旺、钱包鼓。竹溪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闲置资产开发利用,释放了资源红利,运营公司与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让农村经济不断增长,让闲置的资源变成了真金白银,农户在产业链上增加了现金收入,实现了村集体、运营公司、专业合作社、群众多方受益,还有效解决了土地资源效能低、农业产出效率低、从业农民收入低的难题。”(唐昊 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