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助力生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20    来源:福建日报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新质生产力是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新质生产力重点强调“新”和“质”。其中,“新”表现为生产要素新、产业业态新、技术应用新、发展模式新、价值创造新,“质”表现为生产力的质态新和质效新,这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所体现的产权结构更新、产业升级创新、组织形式变革等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也为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建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持。新时代,我们要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着眼于产权制度改革、产业升级转型、组织优化调整来释放农业农村创新活力,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农业强国。

    新质生产力是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新质生产力重点强调“新”和“质”。其中,“新”表现为生产要素新、产业业态新、技术应用新、发展模式新、价值创造新,“质”表现为生产力的质态新和质效新,这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所体现的产权结构更新、产业升级创新、组织形式变革等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也为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建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持。新时代,我们要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着眼于产权制度改革、产业升级转型、组织优化调整来释放农业农村创新活力,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农业强国。


    以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结构以成员集体所有制为基础,旨在通过成员间的联合或合作来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实现共同繁荣。其中,明晰的产权关系是保护农民财产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有助于实现农业劳动者与农业劳动资料、农业劳动对象间的组合优化,凸显以多要素渗透融合为配置特征的农业发展要求。因此,要以产权制度改革来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是要对标“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并积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促进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来讲,要通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情况普查,摸清家底,形成清晰的成员边界、合理的治理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保障村民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真正让农民成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理清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特色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倡集体资产的股权化,即将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量化到人,并确权到户,旨在发挥集体优越性的同时,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推动生产要素配置,保障村民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激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实现农村各资源要素的综合利用。


    以产业升级转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改造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农业向高附加值、品牌化、标准化的产业转型,加快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业态创新,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这与农业新质生产力中强调的以技术革命性突破为特征,以农业深度转型升级为指向的要求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因此,以农业科技助推产业升级转型,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要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科技创新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推动形成农业发展新质效。具体来讲,通过积极创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化农业装备,引领传统农业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构建数字农业生产力,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此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强调关注集体利益和长远需求,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推进生态产业化、农业产业生态化。只有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科技与产业有效衔接。


    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也要依靠人民智慧研发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要加快培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破除人才培养体制壁垒,着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提供人才助力。此外,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养。通过完善立足于乡镇、面向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师资吸纳与教育培训体制机制,规范职业农民身份内涵、要求的研究性阐释,将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项目帮扶体系纳入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与长效发展。


    以组织优化调整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催生农村组织形式创新,农村要求始终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本,在不断发展的实际中解决现实问题,最大限度释放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活力,这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也为当前进行组织内部的结构优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首先,要规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秩序,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完善对第一产业相关从业者的政策补贴,从而吸引更多具备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投入农业生产,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此外,注重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同时规范农村经济秩序,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向高效领域流动、向落后贫困地区倾斜,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投入农业领域,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


    其次,要依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协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全要素集聚为主要特征,实行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开展多元化和集约化经营,具有较高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的农业经营组织。要有效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统筹推进技术变革、要素聚合、产业升级,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协同发展,推动形成解放劳动生产力的优势效应,着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再次,要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决策主体、享有主体,在满足人民需要中实现组织方式的变革,增强农业生产竞争力。具体来讲,要切实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措施,注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措施等的完善,积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农村电商产业等满足人民需要的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增强农村基层治理的高效性、创新性、服务导向性,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研究(FJ2023MGCA009)”阶段性成果)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20270.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