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聚焦人才链建设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25    来源:光明网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也是打造现代化大农业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战略选择。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人才链建设是关键。因此,聚焦农业人才链建设,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目标实现,对于加快农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也是打造现代化大农业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战略选择。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人才链建设是关键。因此,聚焦农业人才链建设,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目标实现,对于加快农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价值。


    聚焦建链,筑牢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一是夯实农业人才课程体系。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围绕国家紧缺农业人才需求,引导高等院校和农业职业院校完善和更新农业教育课程体系;明确农业大数据、数字化农业等专业核心课程,多层次多路径融入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等跨学科前沿知识,利用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应用场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交叉学科素养的高素质农业创新人才。


    二是优化农业人才师资体系。大力引进跨行业、跨领域、跨业态的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作为导师,建立以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师资体系,打造农业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效果评估体系,完善不同师资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农业技术师资人才职称评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持续优化农业人才师资结构。


    三是强化农业人才实践体系。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设计农业人才培养实践方案,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农业人才实践模式,在“田间小课堂”等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农业科研项目、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培养实践创新型和实用技能型的农业人才,拓展农业人才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农业人才的实践技能,以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求。


    聚焦强链,提升农业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水平


    一是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制度。构建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津贴,充分释放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破除不同制度之间存在的壁垒,破解农业科技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农业科技人才在不同单位间的流动通道,在职称评定、优惠落户、创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强化农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院士团队、科技人才小队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高科技认知和实践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数字素养提升+科技技能培训+智能设备实操”的新型农民科技人才培养模式,认定一批“农民科技领军人才”,对农业科技创新作出突出业绩和实际贡献的农民适当补贴,提升农民科技人才的归属感。


    三是优化人才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立足农业生产效能提升这一重大现实诉求,推动农业高校、涉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动合作。在高新技术、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联合攻关,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融通。强化与国际农业科技院校的深度合作,引进国外优质农业教育资源,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国际化培养,致力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联合舰队”。


    聚焦补链,强化农业人才发展韧性


    一是坚持政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农业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扶持政策投入力度,以顶层设计统筹政策引领、资源保障和组织领导,补齐农业人才领域政策保障不足的短板。通过优秀农业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等途径,营造尊重农业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农业人才服务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是引导农业人才集聚。政府搭台,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业创业园等平台,为农业人才提供科研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服务,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创新高地,吸引农业高端人才集聚。鼓励一批有理想、有朝气、有文化的农业青年群体扎根乡村、返乡创业、服务农业,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在贷款支持、土地使用权优惠、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强化人才引领作用。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遴选建设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基层“土专家”队伍,加快提升高技能人才在育种育苗、孵化繁育、仔畜护理等方面的带动作用。鼓励各地在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开展竞赛活动,孵化一批农业名师、农业大师,扶持农业工匠领办创办具备品牌特色的企业,构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蓄水池”。


    聚焦延链,以人才为主体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高融合业态


    一是人才联动带动区域协同。鼓励农业人才要素在不同区域间进行联动,积极探索“联合创新、双向流动、协同引育”的区域间农业人才合作机制,引导人才、资本、科技等要素双向流动和配置创新,发挥区域间优势互补、创新联动优势,构建农业人才跨区域联动新格局。通过跨区域农业重大科技项目合作、人才合作交流访学等方式,以区域农业人才联动带动农业产业高度融合。


    二是人才融入加速深度融合。推动小农户有机融入农业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小农户现代化农业技术、特色品牌建设、电商直播带货等方面的能力,围绕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复合型人才,鼓励农业专业人才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全过程。加快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广全产业链融合实践模式,助力农业全链条升级,实现共创共建、共赢共富。


    三是人才创新助力业态升级。创新农业产业新模式、发展新业态,鼓励农业专家和农民共同深度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共同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一二三产、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科技产业+特色产业+优质产业”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农业人才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打造现代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周正,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肖小虹,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杨付,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所所长、教授)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20276.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