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际农业 » 正文

    40万尾国际濒危物种鲟鳇鱼放归中俄边境水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05    资讯整理:农业供求网    
    导读

    2010年7月2日,农业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中国北极—黑龙江漠河联合举办中俄边境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这是今年农业部为进

        2010年7月2日,农业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中国北极—黑龙江漠河联合举办中俄边境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这是今年农业部为进一步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放流事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系列重大增殖放流活动之一。农业部副部长牛盾、渔业局局长李健华、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彦亮,黑龙江省政府、省农业委员会,俄罗斯联邦政府驻华使馆和渔业委员会渔政官员,当地党、政、军等单位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代表约500人参加了放流活动。

      本次放流活动的主题为“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推进边境水域生态修复”,分批次向黑龙江江段放流国际濒危物种鲟鳇鱼40万尾。今年黑龙江省增殖放流各种鱼类苗种6000万尾以上,全部放入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等重要公共水域。

      2010年中俄边境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是根据1994年中国政府同俄联邦政府签订的《中俄关于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境水域开展渔业资源保护、调整和增殖议定书》的规定,中国政府连续第10年在中俄边境水域举办大规模鲟鳇鱼增殖放流活动。放流活动的成功举办,是落实党中央“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指导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认真执行《中俄两江议定书》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中俄边境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民持续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保护黑龙江流域鱼类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中俄双边渔业合作,树立我国责任政府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为组织好本次放流活动,黑龙江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及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指导专家组,结合农业部行业专项《黑龙江施氏鲟、达氏鳇和大麻哈鱼资源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项目和增殖放流工作实际,采取科学分布、标志放流、跟踪监测和资源调查等措施,重点对鲟鳇鱼和大麻哈鱼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价,为中俄两国政府在边境水域渔业资源保护合作提供技术支撑,推进边境水域生态修复,促进边境水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农业供求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农业供求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2104.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