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分析预测 » 正文

    玉米有望企稳反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17    资讯整理:农业供求网    
    导读

      随着政府对农产品特别是玉米市场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加之周边农产品期货的持续下跌拖累,玉米期货在5月底冲高回落,减仓振荡低走

      随着政府对农产品特别是玉米市场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加之周边农产品期货的持续下跌拖累,玉米期货在5月底冲高回落,减仓振荡低走。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主力合约C1009一度下跌79点,而远月C1101更是下跌了100多点,将之前两个多月的涨幅悉数跌回。后市看,随着国内玉米青黄不接时期的到来,玉米的需求将逐渐旺盛,而玉米的供应也将日益紧张,玉米期现货价格下跌空间有限,加之周边农产品的走稳,玉米期货反弹可期。

      去年国内产量、国家临时收储量双双下降

      2009年我国商品粮的最主要的产区东北地区玉米在关键的生长期遭受严重干旱,产量出现下降。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字,全国总产比上年减少200多万吨,但仍在1.6亿吨以上,而美国农业部预计减产数量在1000万吨,为1.55亿吨左右。我们认为由于我国的另一主产区黄淮地区玉米与上年比略增。因此就东北地区来说,减产幅度也许大于200万吨。而由于东北地区是最主要的商品粮主产区,该地区的减产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更为直接。

      2009年政府出台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则为东北玉米价格后期的上涨创造了条件,且改变了上年只有中储粮一家收购的格局,引进了南方销区储备粮公司和饲料企业等收购主体,并给予70元/吨的运输补贴。这样的政策出台,使得南方饲料消费企业积极到东北收购外运,抬高了玉米价格,同时使得中储粮收购数量急剧下降。据统计,在2009/2010年度,中储粮系统在东北地区的玉米收储量仅仅60多万吨,与上年度3600万吨无法比拟。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市场调控能力。我们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玉米期现货价格的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是去年主要商品粮产区东北玉米减产,实际流通数量减少的结果。

      玉米供应偏紧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

      玉米的供应主要来自于三部分,一是上年结存,二是本年生产,三是进口。目前国内供应的主要来源是上年产量和以及库存,新作玉米黄淮地区收获上市最快也在8、9月份,而东北地区的则更晚。目前政府掌握的可以用来平抑市场的玉米数量不多,临时储备玉米在6月初已经基本拍卖完毕。据统计,2009年7月2日至2010年6月11日,国储玉米拍卖总量4845.02万吨,实际成交2030.66万吨。2009年9月15日至2010年6月11日,国储玉米跨省移库总量1642.82万吨,实际成交769.1万吨。而在6月11日的玉米拍卖中,开始拍卖中央玉米储备,而中央玉米储备一般只会在非常状态下才会动用,可见玉米供应的紧张程度以及政府调控的决心。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政府调控的实际效果,在最近三次的玉米拍卖中,成交价格和数量不断低走。

      关于目前国内的玉米的供应,观点和看法很多,比如有人认为实际上是东北农民售粮方式的改变,造成阶段性玉米供应紧张。还有人认为是部分经销商囤积居奇,造成实际流通量减少。我们认为作为最大的粮食品种之一,玉米的囤积、炒作远远比大蒜、绿豆困难得多,玉米价格自春节后大幅度上涨,应该是供应偏紧的体现。

      玉米需求依旧旺盛

      我国玉米需求主要有三部分:饲料消费、玉米深加工以及出口。2008年以后,为抑制通货膨胀、满足需求,玉米补贴性出口基本停滞。在饲料消费上,我们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蛋奶的消费量增加,玉米饲料消费应该呈刚性增长。而且,目前猪肉价格相对偏低是生猪存栏量大于往年的结果,而存栏量偏高,玉米的饲料消费自然较多。而目前随着进入夏季,水产养殖等也进入季节性旺季,玉米的饲料消费量逐渐增加。除此之外,玉米的深加工业依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政府把玉米深加工业排除在国储玉米拍卖之外。该类企业为满足生产,不惜高价抢购玉米货源,也成为玉米价格上涨主要的推动力量。

      周边农产品初露企稳迹象

      玉米期货价格的低走除和政府严厉调控有关外,相关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也给玉米期货带来利空影响。比如豆类、小麦、稻谷等在生产上和消费上都同玉米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们前期的持续下跌使玉米的顽强上涨显得曲高和寡。而现在,粮油农产品板块可望企稳反弹。外盘大豆在前期低点已经横盘振荡将近一个月,阶段性底部形态明显,而郑州强麦、早籼稻期货也开始反弹。周边农产品一旦企稳反弹,本来走势偏强的玉米更有反弹高走的潜力。

     
    (文/农业供求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农业供求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3425.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