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

    宋洪远专访:如何解决粮食收储两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26    资讯整理:农业供求网    
    导读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467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另外,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扣除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467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另外,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相对于去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今年第二轮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拍卖上周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进行。成交状况依然不理想,大豆再次流拍,小麦成交率只有10.47%,玉米成交率有了显著改善,但仍低于50%。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是否会有相应调整?还应该出台哪些稳粮增收的措施?如何看待全年粮食供求形势?为此,CBN记者专访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CBN:您怎么分析现在的粮食供求形势和粮食价格?

      宋洪远:今年上半年和最近六年的情况都是一样的,不仅粮食丰收,而且主要的和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一些经济作物以及畜产品、水产品都是增产的。

      全年的情况,现在还不能抱完全乐观的态度。首先,我国粮食结构中夏粮占小头,秋粮占大头。其次,现在还没有到看清秋粮产量的时候,其中最不确定的就是气候因素。譬如现在东北就已经长时期处于低温寡照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产量,有时还可能会产生次生灾害。

      但是,夏粮连续六年增产,供求状况改善了,对整个的物价稳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金融危机抑制了农产品出口和加工需求。粮食增产以及需求的减弱导致粮食价格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处于一种低迷状态,甚至是大幅度下跌。虽然二季度以来有所回升,但是仍然低于去年同期。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调价,就会影响农民增收。但是在市场开放的情况下,如果把国际市场价格看作一个天花板价格,我们现在的价格已经触顶,上调的空间已经不大。而且如果要调价,增加国家收储,加大财政补贴,这又受到财力的制约。所以现在要调价也确实面临两难。

      CBN: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宋洪远: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同比回落主要来自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个是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幅下降。第二个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增幅回落,导致工资性收入增幅回落。

      去年末的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求,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如果从全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来看,只要秋粮没有大的问题,稳粮的目标可以实现。第二个,农民收入实现增长也是没问题的,主要的问题是增幅有多大。要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要求今后每年平均递增6%左右。现在整个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态势,我个人预计全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5%左右,比年初预计的要好一些,但要实现上述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现在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我认为还是需要适当地提高一点。提高多少,要综合考虑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以及粮食与其他农产品价格的比例关系。

      CBN:但是现在收上来的粮食顺价拍卖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很多企业都认为起拍价太高了导致成交率过低,这可能也给新粮入库带来一定的压力。最低收购价格和国家临时收储政策,会不会因此而做一些调整?

      宋洪远:从国际上来看,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对粮食等基础的农产品都有价格保护制度、农产品储备制度和宏观调控机制。实行这些制度没有问题,而且政策要保持稳定。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国家临时收储。

      现在的问题是国内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企业不能顺利销售,我们可以加大财政补贴。但是价格变化也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在粮食价格大涨的时候,粮食购销企业盈利也会大幅增长。所以政策调整不但考虑流通环节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要保障生产者的利益。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环节暂时有了困难就随意调整制度。

      同时,政府也要把最低收购价格、国家临时收储和粮库吞吐调节量协调起来,灵活调控市场,而不是仅仅根据价格调节。同时应赋予粮食收购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形势,灵活调节粮食吞吐量。

     
    (文/农业供求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农业供求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4182.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