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中国未来十年农产品消费增长预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06    来源:网络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先行国家食物消费变化的经验事实显示,一个国家在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食物消费存在峰值,食物消费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但粮食消费总量是不断增长


    先行国家食物消费变化的经验事实显示,一个国家在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食物消费存在峰值,食物消费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但粮食消费总量是不断增长的。中国目前食物消费已经进入结构转型期。未来除了口粮消费会下降外,其他农产品的食用消费都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十年,中国粮食消费、畜产品和水产品消费都将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农产品消费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由于农产品供求长期总体偏紧,建议国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同时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要以控制国内价格的波动为基础,实行逢低进口战略,在适当时机增加进口;在农产品储备上,要优化结构和布局,拓展国际储备空间。

    先行国家食物消费变化的经验事实,不同的国家在食物消费的偏好与消费需求的起点上存在很大差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价格的变化,食物消费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不同,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进程也不同。

    一个国家人均食物消费水平的增长、食物消费结构的演变和食物消费总量的变化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考察中国未来农产品消费的演变趋势,本报告选取了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阿根廷、巴西、马来西亚和波兰10个典型国家作为样本,分析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食物消费变化的经验事实。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中国已经迈进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因此本报告主要分析上述国家的农业在迈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的发展趋势。

    从先行国家食物消费变化的经验事实看,不同的国家在食物消费的偏好与消费需求的起点上存在很大差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价格的变化,食物消费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不同,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进程也不同。尽管如此,各国食物消费的变化仍呈现一些共同的特征。

    ――人均食物消费存在峰值

    从食物营养水平来看,人均每日摄入的食物能量峰值在3000大卡左右。对不同国家而言,受食品偏好、产品价格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峰值大小的差异很大。在美国,人均每日摄入的食物能量峰值最高,约为3500―3800大卡。在欧洲国家,人均每日摄入的食物能量峰值较高,多数在3300―3500大卡。在阿根廷和巴西,人均每日摄入的食物能量峰值为3000―3300大卡。在亚洲的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人均每日摄入的食物能量峰值普遍较低,只有约2900―3000大卡。

    此外,不同产品人均消费峰值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低消费层次农产品的人均需求先增长、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高消费层次农产品的人均需求逐步增长直到趋于稳定。这样,对不同的产品,总体上就会分别出现人均需求稳定、增长和减少的趋势。不同产品的消费加总起来,总体上就可能呈现出先稳定,然后逐步增长并达到峰值,最后逐步减少的趋势。

    ――食物消费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总的趋势是从低层次消费转向高层次消费,人们消费的农产品更丰富和多样化,对加工食品以及其他高价值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的附加值增加。早期的农产品消费增长主要侧重于数量,后期的农产品消费增长更加注重质量、花色、品种、品牌,但增长速度会有所放慢。与此同时,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对象和需求来源也呈现多样化。一个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既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而国内消费的农产品既包括来自国内生产的产品,也包括来自国外生产的产品。

    ――粮食消费总量不断增长


    粮食消费比较特殊,既包括直接用于食用的口粮,也包括饲料用粮、加工用粮和种子用粮等非食用的粮食。除了马来西亚以外,非食用粮食消费数量都超过食用粮食消费数量。在美国,非食用粮食消费量是食用粮食消费量的8倍左右,欧洲国家为2―4倍,阿根廷和巴西为1―2倍,亚洲国家为1―2倍。尽管人均口粮需求很快达到峰值,但由于饲料用粮和加工用粮需求的变化,粮食需求的总量在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中国主要农产品消费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消费已经进入结构转型期。

    中国从1996年起基本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实现粮食 “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食物消费结构逐步发生重要变化。

    近十年来,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农业发展也逐步进入新阶段,出现了农产品供求两旺的发展态势。目前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消费已经进入结构转型期。在消费上,城乡居民人均肉、蛋、奶、水产品和油脂快速增长,替代了部分传统主食以及薯类等副食,推动人均口粮和蔬菜消费从峰值回落,全国口粮和蔬菜需求趋于稳定。与此同时,饲料用粮、畜产品和水产品需求等却持续快速增长。

    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全国人口持续增长,农产品供应增加,同时城市化发展较快,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快速提高,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改善加快,居民在外消费增加,粮食的非直接食用消费(饲料用粮和加工转化等)快速提高,中国农产品消费增长较快,人均农产品消费结构加快改变,农产品消费总量继续扩大。全国各主要农产品消费量初步估计值分别为:国内粮食总消费达61402万吨,其中用于榨油的大豆6549万吨,谷物及其他粮食54855万吨;食用油消费1333万吨,食糖消费947万吨,蔬菜食用消费43231万吨,水果食用消费10309万吨,猪肉消费5422万吨,牛羊肉消费1268万吨,家禽消费1952万吨,禽蛋食用消费2680万吨,奶类食用消费4577万吨,水产品食用消费6156万吨。与2011年相比,除了食用植物油和牛羊肉消费略有下降外,其他农产品消费均有所增长。其中,粮食总消费增长2.3%,食用油增长下降0.1%,食糖消费增长0.6%,猪肉消费增长1.3%,牛羊肉消费下降2.1%,家禽消费增长3.0%,禽蛋食用消费增长2.3%,奶类食用消费增长2.3%,水产品食用消费增长3.0%。

    影响中国农产品消费增长的因素

    现阶段推动农产品消费增长的因素,首先是人口增长,其次是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最后是农产品生产供应状况的改善、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等。

    农产品的需求由城乡居民食用消费需求和用作种子消费、饲料消费、农产品加工转化消费等其他需求构成。现阶段推动农产品消费增长的因素,首先是人口增长,其次是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最后是农产品生产供应状况的改善、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等。

    从人口增长看,中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尽管目前每年人口增长速度呈现逐步回落的趋势,但每年的人口总量仍然持续增长,未来十年人口峰值还不会出现。人口增长所导致的需求增长表现为几乎所有食品需求都在增长,包括细粮、粗粮、食用油、食糖、肉、蛋、奶、果、菜等,这种增长是刚性的,农产品消费规模不断扩张。从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看,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消费正在发生一系列结构性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农产品价格和收入增长是产生这种结构性变化的根源。食物消费结构的升级所导致的需求增长往往有增有减,增长具有较大的弹性,不同产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些产品需求出现峰值,加工食品、更有营养和附加值的食品将进一步替代初级食品,农产品消费的范围不断拓宽,农产品质量要求和精细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浪费增加,总体需求快速增长。从农产品供应和加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建立起了开放竞争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很快,一大批农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拓展了农产品流通、加工和经营的渠道,为市场提供各种层次的产品,支撑了农产品消费的增长和结构转化,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农产品消费需求转变为现实的市场需求。

    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是未来推动中国农产品消费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食物平衡表数据,到2009年,中国人均每日摄入食物能量为3036大卡,蛋白质为93.8克,脂肪为96.1克,食物营养水平与目前欧美先行国家仍有较大差异,但已经接近或相当于日本和韩国的水平。未来十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食品消费结构将快速升级,人均直接食用的口粮和蔬菜数量将略有减少,产品质量会有提高。在人均油脂消费方面,目前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增长速度将放慢。在动物蛋白消费方面,全国肉、蛋、奶等人均消费将快速增长。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9597.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