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麦秆全是宝 从来都不烧 临潼铁炉街办村民靠麦秆辫每户增收两千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26    来源:西安日报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我们这里的麦秆都是宝,从来不烧,把它掐成小辫还能卖钱呢!在临潼区铁炉街办,麦子收完后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在用秸秆掐辫子,将如此半成品的麦秆小辫

       “我们这里的麦秆都是宝,从来不烧,把它掐成小辫还能卖钱呢!”在临潼区铁炉街办,麦子收完后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在用秸秆掐辫子,将如此半成品的麦秆小辫卖给草帽厂,平均每户增收2000元左右。

    日前,记者在铁炉街办贾家、李尧等村看到,村民们三五成群坐在门前树荫下,个个手里攥着一把麦秆上下飞舞,不一会儿这些麦秆就被掐成了条条又细又长的俏“小辫”。在李尧村,村民李大婶边掐辫子边说,铁炉一带的土地大都种着麦子,等收完麦子,麦秆就值钱了,村民们每家都将脱粒的麦秆掐成小辫卖钱。李大婶介绍说,铁炉当地人有编麦辫子的传统,据说宋代末年,一位漂亮的少妇秦氏带着孩子在树底下乘凉,看到收麦子的丈夫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就随意地将身边的麦草掐起来,做了一顶遮阳挡光的帽子给丈夫戴上。后来麦秆编草帽的传统就在铁炉沿袭下来,现在每年6月份麦收结束,家家户户门口的空地,房屋上都堆满压平的麦秆。农闲时,男女老幼,屋里屋外,街上路上,经常三五人围坐一圈,边拉家常边掐麦秆小辫。掐好的麦秆辫子,每斤以十几元的价格卖给上门收购的编织厂。

    据铁炉街办姓李的一位负责人讲,铁炉一带沿袭了用麦秆编草帽的传统手艺,每年麦收后村民们从来都不乱焚烧秸秆,而是把麦秆保存起来做成纯手工的麦秆小辫后,便会有编织厂定期上门收购。据不完全统计,铁炉街办辖区的10多个行政村,每年约种植2800余亩小麦,而单靠销售麦秆小辫年均经济效益达740余万元,由此村民们每户增收都在两千元左右。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2661.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