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解决资本逐利与农民利益冲突的有益探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05    
    导读

    解决资本逐利与农民利益冲突的有益探索关于黑龙江省五常市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赶上最热的两暑时节当口,在北接松嫩平原

     

     解决资本逐利与农民利益冲突的有益探索
    ——关于黑龙江省五常市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赶上最热的“两暑”时节当口,在北接松嫩平原、南毗舒兰蛟河的黑龙江省五常市,却迎来了难得的连阴天,庄稼贪婪地喝着雨水,愈发沉甸的穗子里包裹着可期的丰收。

    伴着夏日喜雨,记者来到有“中华大粮仓”之称的黑龙江,近距离观察这里正在进行着的一场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变革最直接的“导火索”源自由于工商资本 将农业视为“唐僧肉”大举进入而不可避免出现的“非粮”、“非农”倾向,而变革的核心目的则聚焦于如何让更广大的农民能够从中充分受益。

    问题倒逼下,是不断地思考与探索。近年来,黑龙江省一直在探索如何让转入转出土地农民都充分享受改革红利,办法是大力扶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 合作社的规范发展。“我们探索发现并且越来越坚信,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对于解决资本逐利本质与保护农民利益之间的冲突是最优路径。”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忠 林告诉记者,“合作社能够成功处理好资本收益与土地收益、农业效益与农民效益、少数农民受益与多数农民受益等各种复杂关系。”

    合作社是协调资本收益与土地收益的最佳路径

    ——工商资本以追求利润为目标难以发掘土地本身价值,只有农民最会种地,还能减少非粮、非农风险。同时,在机械化助力、合作化经营的前提下,农户经营土地的规模化收益同样可观

    在五常市郊杏花山前,“嘎嘎”的叫声不绝于耳,碧绿的稻丛中不时闪过片片白羽。这里是五常市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鸭基地,合作社从2012年开始试验“稻鸭共作”的种养新模式,在500亩稻田中建鸭舍46栋,共放养9000只来自英国的新品种——鹦鹉鸭。

    采用这种方式,稻田中不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除虫全靠鸭子“帮忙”,同时鸭子的排泄物是很好的有机肥。“这是在专家指导下,咱农民自己摸索出的 自然农业新‘门道’。”合作社理事长乔文志告诉记者,来参观的人们,看到长得健壮的水稻和鸭子,既想买不施化肥农药的大米,又想买专吃虫子和青草的鸭子, 合作社真是“双丰收”!

    这个成立于2011年的合作社,有入社农户635户,入社土地3.3万多亩,除尝试“稻鸭共作”外,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户精耕细作,其他稻田全部实现有机及生态种植,其中1万亩稻田达到欧盟有机标准。

    相比“半路出家”进入农业的企业,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更深。在黑龙江,以土地经营权入社,组成综合经营性合作社后,农地的用途大都还是种粮,因为这是 农民的“长项”。乔文志告诉记者:“就拿符合欧盟标准的稻田讲,除草咱全用人工,靠‘人海战术’地毯式拔除,一人一天一亩地,精细着咧。”

    提起合作社成立的缘由,得从“五常大米”说起。五常米好人尽皆知,土生土长的农民乔文志早些年就动起了贩米的念头,他脑子活、门路广,将米卖到了北 京。第一年大受欢迎,第二年就“遭了憋”,原因是口感变了,乔文志才明白是一家一户种植品种不同导致的。由此,他率先把农民组织起来搞起了合作经营,统一 品种、统一管理,周边看到合作甜头的农民随后纷纷入社。

    在距王家屯90多公里的五常市牛家满族镇,峰岭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源于三个“诸葛亮”的联合。该镇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中国东北玉米 带北部,镇内兴富、正富、二屯三个村的书记刘彦杰、陈志民、王修伟,眼瞅着周边的一个普通农民学习省先进典型仁发合作社组建的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一肚子 不服气。“咱仨联手,不是‘三个臭皮匠’,而是‘三个诸葛亮’了,肯定比旁人干得好。”

    2013年,三个村将农民自愿流转的几千亩土地汇到一起成立了合作社,三个村书记能力都很强,却没人“抢功”,为了实现科学化经营管理,推选47岁 的普通农民“老把式”白云鹏做了理事长,他们三人分别做了理事和监事。如今三个村共1054户农民加入了合作社,入社面积超过2万亩。

    按理说三个村可以单干,为啥要联合?白云鹏给出了答案。

    “规模,还是规模!”他说,“地儿大了,咱的大型机械都能腾得开身。”为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黑龙江省“打包”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在当地被 称为“国投”,投入部分占合作社购买农机具的60%。“听着好像补贴比普通农民提高了,但由于合作社统一购买农机具,实际具体到每一户国家补贴倒节省 了。”白云鹏说:“一家一户买不起也没必要买大型农机具,这在合作社就成了可能。”

    有了大农机,作业时就能省下一笔钱,除机器折旧从合作社公积金计提外,只需承担油钱和机手工钱。据了解,农户个人雇农机翻耕1亩地要30块钱,通过合作社成本只要13块多,节约一半以上。同时,合作社统一批量购买农药化肥也能节省不少钱。

    此外,合作社更容易推广采用先进农技,大农机的使用更为“大垄双行”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通过合作社专业化、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每亩产量比一般 农户能高出200多斤,增产10%以上;普通农户种玉米每亩株数在3.7万多,而合作社能达到4.5万左右。秋后卖粮时,由于粮食集中,量大、品质好,每 斤还能多卖3-5分钱。这样每亩地算下来能增加效益300多元。

    “联合起来,土地的规模化收益就会显现出来。”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李连瑞说,“种粮的比较效益低,特别适合组建合作社,通过扩大规模促进农民增收;比较而言,工商资本进入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领域更有优势。”

    合作社是统筹农业效益与农民效益的最佳载体

    ——工商资本天然强势,在一二三产业分离的时候拿走了大部分效益,“小农民”面对“大市场”则话语权微弱。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同时吸引工商企业参加合作社,再加上政府引导和扶持,农民就可以“抱团取暖”、“筋强体壮”闯市场,实现效益增值。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小编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2742.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