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行情 » 正文

    两会后推玉米补贴改革 小麦稻谷跟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01    资讯整理:爱农网    

    第二,我们现在的麻烦不在关税配额的品种,我们也就那么多,你不是所有的品种有关税配置,那些不是关税配额的品种进来,现在愈演愈烈,大麦的进口、玉米酒糟的进口,没有关税配额,又实行低关税。比如说大麦和高粱的关税,大麦2%的关税,高粱3%的关税,而且我们过去除了进点啤酒大麦,基本上不进大麦,一年进一百多万吨就不错了,去年进口1070万吨,增长速度极快。高粱,我们过去从来不进口,去年进口也是1070万吨。DDJS玉米加工燃料究竟之后,剩下的酒糟,干了之后大概是作为饲料。过去没有深化燃料,现在大部分进口,去年进口900多万。还有就是苜蓿科目,去年两样加在一起进了1200万,我们和东盟国家有自贸协定,所以东盟农产品进入中国是零关税,东西便宜,这几个品种可以想一想,第一没有配额管理,数量没法控制。第二,都是低关税,竞争力当然很强。进到现在,去年进了多少呢?375万吨,750多亿斤,高粱和大麦是一千万吨以上,DDJS是600多吨,苜蓿科目1200多万吨,是3800多万吨。加上关税配额又进了一点玉米,那个数量有限,470多万斤,折算过来是90多亿斤,把这两个数加在一起,大概进口的玉米和玉米替代品合在一起是800多亿斤,差不多是国内玉米产量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五分之一的玉米的市场被人家占了。所以,我说既不能妄自菲薄,觉得没有出入。坦率的说,世界上一百七八十个国家都搞农业粮食出口,但是你说有哪个国家农产品价格竞争力比新大陆国家高,这都要有一点保护支持,这样才能生存。比如日本,比我们贵得多,但也要活,它也有关税配额制,日本对稻米的保护,政府承诺不管国内需不需要,政府以零关税向国际市场上购买870万吨,所以购买十分之一,零关税,国内有没有需求,政府出面,买了以后干什么呢?其实也不让它进口市场,都是进了酿造厂、加工厂、饲料厂,还有一部分用来供给国际政府。因为大米进口,规定不准卖给别人,我进了870万吨,政府掏钱,完成了这个任务之后,把日本关于大米进口的关税制度提到什么水平?大家都知道,日本大米的关税从来是在700-800%,那就是说,日本市场的大米价格是国际市场的八到九倍,一直是这样的。我前两天见了日本通讯社的几个老朋友,他们又来谈大米对华出口的问题,七八年前进口过一次,在北京卖得很俏,卖到两个档次,99和199元一斤,一抢而光,我这次又问,你们这次向中国出口大米是什么价?说中国库存大米的10-12倍的价格,说你们现在好一点米五块多钱,我就卖五六十块钱。所以,日本这样一个在稻米上完全没有竞争力的国家也可以出口呀,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好国际贸易的规则,让我们的产业能够继续健康生产,所以不能妄自菲薄。又要考虑到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很严峻的,因为两个问题,一个是你这个价再不能往上走,再往上走,你比人家高出65%,就全线崩溃了。第二,你即使这三个品种,玉米、小麦和大米价格控制在国际上高65%以下,别人还会有贸易战略,不受关税配额限制的产品抄你进来,你也不好办。所以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乐观,要下决心针对问题来推进。这样所以一定要有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具体来说,就是对我们刚才讲到的价格形成机制、补贴制度、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其实这些改革,已经陆续在开始。

    2013年下半年国务院就开始研究,感觉到问题了,所以研究决定2013年下半年有一个决定,2014年先推出两个,一个是新疆的棉花,第二是东三省的大豆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这个情况我就不讲了,都在推进往前走,今年是第三年。第二是去年夏天,对油菜籽主产区,中央财政给予资金补贴之后,停止对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油菜籽的价格马上市场化。但是农民是吃了亏的,过去油菜籽要二块四五,现在已经降到一块三四毛了,反映了市场的真实价格。第三步,就是去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从1.12元降到1元,玉米价格也开始回归,但是事走到现在没走完,1元的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得多,现在到岸完税价格是8毛一斤,我们是一块钱,如果是替代品,高粱、大麦,比这个价格要低一点。所以,没有什么退路。你要继续保持我们的市场,你就得把它挡在外面,挡在外面不能采取行政措施,不能强制性的,只能通过竞争机制。竞争就是我的价格在家门口能够抵得上它。这个问题上一号文件已经明确部署,今年要对玉米价格进行改革。不光是价格,价格竞争机制和补贴政策要进行改革。农民的损失政府要补贴上,这个补贴是价格以外的,和价格分开。只有把价格分开,让国内产品的价格不比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贵,加工成其他的东西,才可以选择国内的产品,否则一定会选择便宜的东西。只有它的需求扩大了,生产出来的东西才好卖。现在我们的玉米这么多,什么原因呢?价格太贵,但是你要到中央政府申请玉米配额也很难,申请完也就是一百二十吨。我们的价格如果回归理性,这个企业都可以开展起来,需求会增加了。现在来说,政府部门从各个方面,以及粮食主产区的几个省份,通过这一段的调研、讨论和磨合,基本上意识已经形成了,最关键的一条,政府到底拿多少补贴补农民,这事对下来就行了,这涉及到财政预算,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两会以后,会尽快出来,才不耽误老百姓的春耕,要不然种什么,怎么种,否则就搞不清楚。

    现在的态势已经明朗了,基本思路都已经共识了,怎样更精细地去操作,最关键是不要让农民受大量的损失。让农民受大量的损失,就不干了,二三年局面就又回到2004年去了。2004年粮食产量是减,连减五年,爬回去,爬到底,1998年最高点,1999年开始降,降了五年。一直到2008年粮产量再次超过1998年,十年了,这样的事情不能重复发生,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第二,我坦率的说,今年的文件里,大家看到主要粮食品的改革讲了两点,一是先讲稻谷和小麦,稻谷和小麦是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但是加了一个完善,继续执行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的事情讲清楚了,一定要改革,是不是小麦和稻谷就可以不改,我不这样理解。我认为今年一号文件讲了今年如何达到目标,就是完善。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小麦和稻谷是老百姓的口粮,玉米主要是工业原料和饲料,老百姓对口粮体制政策的变化的关注程度会越来越高,敏感度高。第二,我想讲的是小麦和稻谷受到的冲击不会那么大,因为它是有关税配额制保护的。我想有一条大家一定要理解,如果玉米的体制改革出了台,小麦和稻米的改革不跟上的话,那是会被打败的,因为比价关系乱了。这样一乱,粮食供求的平等结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所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玉米的改革必须要先行,因为面临的矛盾非常的尖锐,但是小麦和稻米的改革,必须相继跟进,不能拖的时间太长。从这方面,是我的理解。一号文件提出的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等等,远远的比我讲的多,我主要挑出大家关心的粮食问题以及最基本的改革思路和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也讲得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3601.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