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农业 » 正文

    安徽:绿色种植效益高 农机农艺融合是关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7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安徽各地秋粮收获陆续展开。今年各地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绿色增产技术集成和示范,提高了种植效益。截至9月22号,全省已收获中晚稻694万亩,占应收面积的23.2%,机收率95.1%;收获玉米610万亩,占应收面积的34.8%,机收率79.6%。


     
       安徽各地秋粮收获陆续展开。今年各地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绿色增产技术集成和示范,提高了种植效益。截至9月22号,全省已收获中晚稻694万亩,占应收面积的23.2%,机收率95.1%;收获玉米610万亩,占应收面积的34.8%,机收率79.6%。
     
      这里是临泉县迎仙镇的一块新品种玉米示范基地,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里的玉米通过机械,一次性就完成了收获、脱粒的所有环节。并且收上来的玉米籽粒饱满、纯度高,亩产可达1400斤。
     
      看到刚刚收上来的玉米产量高,品质好,种粮大户苏恩告诉记者,秘诀就在于他种植的玉米品种,是率先在安徽通过“适机收”审定的新品种,亩均效益可以增加100元左右,今年在皖北大面积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收成。
     
      阜阳市临泉县迎仙镇种粮大户苏恩:头子上面都已经长满了,也没有什么虫害,亩产1400斤左右。脱成粒子之后直接晒晒就可以拉去卖了,省去了大概三四道环节。
     
      今年安徽多个玉米主产区实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项目,在种子选择、播前整地、适量播种、后期植保、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等生产的全过程,将农艺与农机深度融合,把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集成在农机的综合应用上,进一步提升玉米生产水平。为了实现资源节约、绿色增产,宿州、亳州等地积极推行农机社会化全程托管服务,达到机械化标准作业,节本增效。
     
      亳州市蒙城县岳坊镇葛韩寨村村民刘坤山:从种到收到秸秆还田,都由他们农机合作社来完成,土地托管以后不但产量没有下降,反而还有略微增加,而且减少了我的劳动强度。
     
      亳州市蒙城县路康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建芝: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秸秆还田利用,这样靠一家是很难实现的,全程托管服务,可以把农业生产中各项关键技术能很好地落实下去,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在今夏遭受洪涝灾害的芜湖市无为县,100多万亩水稻也陆续开镰收割。得益于灾后科学田管措施的到位,今年秋收,水稻仍取得了较好收成,总产可达6亿公斤。
     
      芜湖市无为县牛埠镇东湖村村民朱启云:技术人员一个礼拜到我们这里指导一回,稻每亩产量达到650公斤,今年大水,割的这么高的产量就不错,我们就相当的满意。
     
      黄山市黟县和滁州天长市,引导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大面积推广化肥零增长和良种工程,施用微生物有机肥,降低农药用量,确保优质品种绿色种植。截至9月22号,全省已收获中晚稻694万亩,占应收面积的23.2%,机收率95.1%;收获玉米610万亩,占应收面积的34.8%,机收率79.6%。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5133.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