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爱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标准 » 正文

    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加快转型发展促振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7    资讯整理:爱农网    
    导读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任,被誉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在全省经济大局中也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是龙江全面振兴发展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任,被誉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在全省经济大局中也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是龙江全面振兴发展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争当全国现代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为目标,不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加大农业改革力度,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全省粮食综合产能、农机化建设、规模化生产、现代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产业、综合经营性合作社发展等领域全国领先。
     
      黑龙江农业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维护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龙江全面振兴有重要作用,对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粮食生产贡献突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农业生产实现“十三连丰”,粮食产能相继登上7个百亿斤台阶,粮食总产连续7年保持1000亿斤以上,连续6年位居全国首位。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北方14省(区)粳稻生产的一半以上,大豆面积和产量占全国1/3左右,春玉米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在调出省的粮食中,大豆净流出量占全国90%以上,粳稻占60%以上。水稻、大豆两个粮食品种对缓解区域矛盾和品种结构矛盾,确保全国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全省粮食产能提升潜力巨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措施到位,能够快速形成现实的粮食增产能力,国家需要粮食就能产得出。
     
      绿色供给优势明显
     
      全省开发时间较晚,土壤、水体和大气等污染程度较轻,大草原、大湿地、大森林造就了山青、水秀、土肥、田洁的优良生态环境。地处高寒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干物质积累多、口感好、营养丰富,冬季冻结休耕时间长,病虫害发生少,化肥农药投入水平低,具有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全国绿色食品生产最早的省份。农产品素以品质优良、有机安全、非转基因著称,是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超过千亿元,产品遍布全国、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金”字招牌和一张靓丽名牌。
     
      农业生产水平先进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634.2万千瓦,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保有量达3.3万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多个百分点,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三江平原大型灌区等一批大型农田水利控制工程、水源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作用。全省农业标准化程度达90%,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基地450个,辐射面积5368万亩,种业水平全国领先。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5%,位居全国前列。黑龙江垦区是全国最大的垦区,耕地面积4363.4万亩,占全省近1/5,已实现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现代农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农业综合改革领先
     
      作为全国唯一的涉及现代农业改革的省级试验区,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五大创新”改革。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现有农民合作社8.9万个,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9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50个,特别是现代农机合作社达到1359个,带动2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1.2亿多亩,不仅数量全国第一,而且创造出以克山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土地入社为主的机制创新经验,被农业部批转全国推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总额达到143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互助保险。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战告捷,示范引领全国。
     
      富饶黑土地
     
      我省是全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总面积居全国第6位,农业资源富集,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
     
      一是耕地面积大。现有耕地2.39亿亩,占全国1/9强,居全国首位,其中国有耕地9395.1万亩、集体耕地14521.3万亩;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面积占全国黑土面积67%,耕地平坦,集中连片,耕层深厚,地力肥沃,有机质平均含量3.62%,是全国平均含量的1.5倍。全省一半以上的耕地开垦年限在50年左右,仅有1.6%的耕地开垦年限在200年以上。
     
      二是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绥芬河五大水系和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三大湖泊,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881条,界江、界湖过境水量2710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达810亿立方米,居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市、区)之首,是全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最富集的省份。
     
      三是气候条件适宜。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段和产量形成重要期,全省光、热、水同季,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常年有效积温1600~2800度,划分为六个积温带,年平均气温为4度左右,无霜期100~150天。随着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我省处于变暖中心,有效积温增加,成为全国粮食生产成本最低、投入边际效益最高和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省份。
     
      改革急先锋
     
      2013年6月,国务院批复我省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是全国唯一涉及农业生产关系重大变革和调整的省级试验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年就召开了全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现场交流会议和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进会议、农村金融创新推进会议、农业保险创新推进会议等8个专项会议组织推进,在27个县(市)和2个农垦管理局开展试点。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全省在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上,探索出“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龙头企业+现代农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营”等多种合作模式,推广了企业牵头成立合作社,农民土地流转到村,再整村带地加入龙头企业入股分红模式,有力扩大了整村土地流转,带动规模经营发展。以规范运行机制为重点,建立了对农民合作社依法设立、产权明晰、民主管理和盈余分配等八方面的规范管理体系;制定了《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社规范社评定办法(暂行)》,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民合作社规范社名录,实行动态管理;组织开展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构建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了科技包保服务、区域综合服务、农田托管服务和农机租赁等多种服务模式。
     
      在创新农村产权制度上,全面启动并扎实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现已实测耕地面积1.42亿亩,占国土“二调”农村集体土地面积的98%。基本完成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确权登记颁证。全省已有50个县(市)搭建农村产权及土地流转平台。坚持试点先行,在方正县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国家级试点,67个村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在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在安达市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国家级试点。2016年已有两宗地块“卧里屯乡保国村小学校用地”和“吉星岗镇一宗地块”入市成交,总成交价302万元。
     
      在创新农村金融保险上,围绕创新组织开展了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农村合作金融公司、农业租赁金融公司和村镇银行4类金融组织创新试点,改制组建20家农村商业银行,组建9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围绕创新产品推出了订单、保单、期货、信贷多种组合的订单金融产品服务。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截至去年末,农村金融创新产品达到22项,累计受益农户达69.65万户。围绕农业保险,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有灾理赔、无灾有奖、利润分红”新机制,构建了农户保费入“股”参与保险经营的模式。在嫩江县、农垦赵光农场启动大豆“保险+期货/期权”试点,在垦区庆阳农场开展水稻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在全国率先推出“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保障总额达23.24亿元。
     
      在创新支农保护政策上,一方面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按照“钱随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决问题”原则,对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通过开展贷款担保、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措施,带动金融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另一方面按照“整合资金、优化投向、改进分配、促进生产”原则积极推进补贴方式改革,比照国家农业补贴改革精神,从粮食直补和农资综补资金中安排20%作为引导性补贴,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增强了补贴政策的连续性、指向性和公平性。
     
      深入推进以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为代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一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通过结构调整,2016年全省玉米产量减少200亿斤,既缓解了玉米收储压力,又增加了农产品有效供给,拉动农民人均增收270多元。二是落实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去年,国家给我省玉米生产补贴资金148.72亿元,为尽可能弥补种植者因玉米价格下降造成的收益减少,我们将省里可以统筹使用的14.9亿元也全部发放给玉米生产者,每亩补贴153.92元。三是推进玉米加工销售。制定出台玉米收购加工奖补政策,补贴标准按国家政策上限,确定为每吨玉米300元。为了推进玉米销售,出台了玉米整车运输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的优惠政策,省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了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深入推进,有效激活了农业各类生产要素,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种植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形成了工农互动、城乡结合、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农业科技人员踊跃投身现代农业发展主战场,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手、合作社管理人员等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大量涌现。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正在向规模经营发展。通过涉农资金整合,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却干不了的大事。2014年-2016年,三年共累计整合涉农资金三大类共计884亿元,主要投向农机、水利等重大工程和关键项目,有力地夯实了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农业保障能力。
     
      争当排头兵
     
      2016年3月7日和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科学遵循。为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的决定和实施意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意见》。全省上下锐意进取,努力拼搏,现代农业发展日新月异,成绩斐然。
     
      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调减玉米、稳定水稻、增加大豆杂粮、扩大草蓿和果蔬,初步形成了与资源相匹配、与市场相协调,粮经饲多元供给的农业结构。建成“互联网+”高标准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1170个,引领绿色有机食品扩面提标,全省认证绿色有机食品面积74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3,认证面积、实物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89.1万亩,水产总量57.3万吨,比2011年分别增长16.2%、36.6%。蚕蜂产业持续发展,全省蚕蜂产品总产量达到14.06万吨,总产值38.36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5.54%和12.82%。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和劳动力转移,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产业,组织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参与品牌开发和市场营销,加快培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连续高位增长,非生产经营性收入比重明显增加。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832元,比2011年增长4241元,增幅达到55.9%,其中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增幅分别达到62.4%、214.2%。在全国各大农业省份中,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农民生活幸福指数较高。
     
      延伸产业链条,农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着力促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一体升级,扶持13个农村产业融合试点县(带)建设,示范推动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龙头企业前延后伸,利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0亿元,比2011年增长79%,龙头企业吸纳就业72万个、带动农户335万户,分别比2011年增长50%和11%。
     
      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种得好”向“卖得好”发展。常年举办各类农产品市场对接活动,促进生产经营主体与市场销售主体、终端消费群体直接对接。发展互联网营销,重点建设以黑龙江大米网、生态龙江等为核心的农产品电商集群。全省各类农村电商主体发展到2.7万家,交易额突破100亿元。集中推介“北大荒”、“黑森”、“寒地黑土”、“五常大米”等一批区域性公共品牌,提升了优质大米、大豆的市场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评选的全国十大大米区域性公共品牌我省占3个,“全国十大好吃大米”我省占一半。通过抓市场营销,农民更新了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实现“龙”字号农产品市场直通,促进了“龙江品牌+地域品牌+知名品牌”融合和优势农产品品牌整合,让农民分享了农产品价值链提升的增值收益。
     
      强化生产支撑体系建设,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农机管理全覆盖。稳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完成了三江治理主体工程、尼尔基引嫩扩建一期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6年启动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五年累计转化推广重大农业新技术488个,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98%以上。全省水稻标准化育秧大棚五年新增17.3万栋,达到97万栋,水稻智能催芽基本实现全覆盖。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着力补齐农业生态环境短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在10个县(市、区)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在79个县(市、区)开展有机肥提质增效试验示范补贴。农村测土配方施肥五年累计达到1.1万亩。全面启动农业“三减”行动,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实现了零增长。围绕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在18个县(市、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在11个县实施循环农业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构建了农牧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秸秆还田面积和秸秆综合利用量同步提升。《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已经颁布实施,黑土地数量和质量保护有法可依,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改造农村泥草危房26.1万户,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农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农村脏乱差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四免”政策,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及报销比例,农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面铺开,村级卫生室设置率达到100%。落实“一村一品”产业扶贫项目,覆盖了全省绝大部分贫困村和贫困户。
     
      转型促振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龙江的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把现代农业打造成集聚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大平台和推动龙江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产品供给。坚持市场导向,调好调顺调优种植结构,稳定发展优质水稻生产,提高大豆生产和竞争能力,扩大蔬菜、鲜食玉米、食用菌、北药等特色作物,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努力建设畜牧强省。
     
      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强黑土耕地保护,发展循环农业,深入实施农业“三减”。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建成全球最大的高品质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
     
      推动三产融合,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建设一批批发交易市场,完善网上拍卖机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深入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巩固规范和创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职业农民队伍。统筹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村金融保险改革,稳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合力分享资产增值和产业发展收益。
     
      强化支撑体系,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的机械化,提高以良种培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主要农作物普遍实现高标准模式化栽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亿斤,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利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正成为我省农业新风尚。图为五常市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一角。
     
      围绕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今年全省蔬菜面积迅猛发展,生产水平快速提高。图为宾西开发区永和乡永和蔬菜生产基地机械化移栽现场。
     
      土地确权颁证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实现了有外出务工意愿农民“一证在手,全国各地随便走”的梦想。图为第一个领到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新版证书的哈尔滨市双城区红星镇振兴村农民梁文轶。
     
      自2016年实施整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以来,全省已完成实测耕地面积1.42亿亩,占国土“二调”农村集体土地面积98%。图为新版证书发放现场。
     
    (文/爱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爱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爱农网-https://www.inong.net/news/show-17062.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fuwu@inong.net。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61990391| 邮箱:admin@inong.net fuwu@inong.net
    爱农网 Inong.Net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12-2024 Inong.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爱农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站交流QQ群:222967024 [想在这里出现:请联系QQ:361990391]